肛漏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慢性的感染, 對於肛漏的治療最常見方法就是手術, 瘺管切開術也就很普遍了, 最重要的還有肛漏手術後的護理, 肛漏患者要注意平時的衛生。
一、瘺管切開術
是將瘺管全部切開開放。 靠肉芽組織生長使傷口癒合的方法。 適用於低位肛瘺, 因瘺管在外括約肌深部以下。 切刀開後只損傷外括約肌皮下部和淺部, 不會出現術後肛門失禁。 手術在骶管麻醉或局麻下進行, 患者側臥位或截石位, 首先由外口注入美藍溶液, 確定內口位置, 再用探針從外口插入癭管內。 瞭解瘺管的走行情況及與括約肌的關係。
二、肛瘺切開術的手術步驟:
(1)正確探查內口尋找內口的操作與掛線療法相同, 探得內口後, 將探針拉出肛門外, 如瘺管彎曲或有分支, 探針不能探入內口, 則由外口注入1%美藍色素溶液少許, 以確定內口部位, 再由外口以有槽探針探查, 將管道逐步切開, 探查直至探到內口為止。 如仔細探查仍不能找到內口, 可將疑有病變的肛竇作為內口處理。
(2)切開瘺管並充分切除邊緣組織
瘺管切開後應檢查有無支管, 如發現也應切開。 瘺管全部切開後即將腐爛肉芽組織搔刮乾淨, 一般不需要將整個瘺管切除, 以免創面過大。 最後修剪傷口邊緣, 使傷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 便於傷口深部先行癒合。
(3)肛管括約肌切斷
術中應仔細摸清探針位置與肛管直腸環的關係, 如探針在肛管直腸環下方進入, 雖全部切開瘺管及大部外括約肌及相應內括約肌, 由於保存了恥骨直腸肌, 不致引起肛門失禁, 如探針在肛管直腸環上方進入直腸(如括約肌上肛瘺括約肌外肛瘺), 則不可做瘺管切開術, 應做掛線療法或掛線分期手術。 第一期將環下方的瘺管切開或切除, 環上方瘺管掛上粗絲淺, 並紮緊。 第二期手術俟大部分外部傷口癒合後, 肛管直腸環已有粘連固定, 再沿掛線處切開肛管直腸環。 瘺管切開後其後, 壁肉芽組織可用刮匙刮去, 一般不必切除, 以減少出血和避免損傷後壁的括約肌。 切除瘺管組織應送病理檢查。
三、肛瘺護理
1、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紹此項操作的目的和優點,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指導患者選擇合格的衛生巾產品, 最好使用同一牌子的產品, 選用棉質面的衛生巾, 減少衛生巾與局部皮膚的摩擦, 減少不適感。
2、操作方法。 用溫水進行會陰沖洗或坐浴, 將會陰部擦乾, 使肛門部位乾燥清潔。 將衛生巾撕去中央貼紙後, 正面向上粘貼於內褲上, 以穿好內褲後衛生巾中央部分對準肛門為標準。 此操作為清潔操作, 更換衛生巾前後注意洗手。
3、注意事項。 如患者對一種衛生巾過敏, 引起局部皮膚不適的應立即更換不同的產品使用, 過敏嚴重者應立即停止使用, 並作好局部皮膚的護理。 衛生巾日間使用4h需更換, 夜間不能超過8h, 分泌物過多時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