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川椒紅2兩(微炒),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 乾薑1兩(炮裂, 銼)。
【制法】上為末, 用豬腎3對, 去脂膜薄切, 攤於紙上, 去血, 然後鋪一重腎, 著一重藥末, 以盡為度, 卻以三五重濕紙裹, 於塘火內燒, 待香熟取出紙, 爛研, 若稍硬, 更點少許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下元。 主下焦虛寒, 臍腹(疒丂)痛, 小便滑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漸加至30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醫學切問》:椒紅丸【處方】川椒3兩, 巴戟(去心)1兩, 茴香1兩, 川楝子肉1兩,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1兩。
【制法】上為末, 酒為丸,
【功能主治】安五臟, 壯筋骨, 明目去昏, 進飲食。 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空心時溫酒送下。
老人, 加附子1兩(炮過)。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四引《醫學切問》
《永類鈐方》卷十一:椒紅丸【處方】花椒(去目)、制蒼術、白術(煨)、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黑牽牛(炒)、川烏、枸杞的功效與作用子的功效與作用(酒浸)、巴戟(炮, 去心)、防風的功效與作用、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俱虛, 眼昏漸成內障, 而兼氣者。
【用法用量】人參的功效與作用煎湯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
《聖惠》卷九十八:椒紅丸【處方】川椒紅10兩(微炒), 附子4兩(炮裂, 去皮臍), 白蒺藜2兩(微炒, 去刺), 硫黃2兩(細研, 水飛過), 硇砂2兩(細研), 巴戟2兩, 鹽花2兩。
【制法】上為末, 用豶豬腎5對,
【功能主治】健脾胃, 止痰逆, 消酒食, 暖下元, 補諸虛憊。 主風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以鹽湯送下, 或酒下亦得。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聖惠》卷九十八:椒紅丸【處方】川椒紅2兩(微炒),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1兩(去根, 銼), 桂心2兩,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2兩(酒浸1宿, 刮去粗皮, 炙幹), 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2兩(酒浸3日, 曬乾, 別搗為末), 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乾, 微炒), 巴戟1兩, 木香1兩, 硫黃1兩(細研, 水飛過), 磁石2兩(燒, 醋的功效與作用淬7遍, 細研, 水飛過),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2兩(去毛, 塗酥, 炙微黃)。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腳, 明耳目, 暖下元。 主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聖惠》卷七十:椒紅丸【處方】椒紅1兩(微炒), 沉香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蓬莪術1兩, 訶黎勒皮1兩,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兩(銼碎, 微炒), 高良薑半兩(銼), 肉豆蔻半兩(去殼), 丁香半兩, 白術1兩,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1分(研入)。
【制法】上為細末, 以酒煮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損, 暖下髒, 逐痼冷, 進飲食。 主婦人血風, 氣攻脾胃, 臟腑虛冷, 全不思食, 臍腹多痛, 體瘦無力。 婦人血氣不調, 風冷邪氣, 乘虛客搏, 脅肋時脹, 面色萎黃, 肌體羸瘦, 怠惰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七十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椒紅丸【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 曬乾, 搗羅取紅)1斤(再搗為末),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7斤(肥嫩者)。
【制法】上先將地黃搗,
【功能主治】服百日覺身輕少睡, 心力足;服及三年, 心智爽悟, 記憶不倦, 目明倍常, 面色紅悅, 鬚髮光黑。 主元髒傷憊, 耳聾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暖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聖惠》卷四十四:椒紅丸【處方】川椒(微炒去汗, 取紅)5兩, 磁石3兩(燒, 醋淬7遍, 搗碎細研, 水飛過), 白蒺藜1兩(微炒, 去刺), 巴戟2兩, 附子3兩(炮裂, 去皮臍), 硫黃2兩(微炒, 細研),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3兩(去粗皮, 塗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汗, 炙令香熟), 茴香子2兩(微炒), 鹽花2兩。
【制法】上為末。 以羊腎3對, 去盡筋膜, 細研, 用好酒2升相和, 於銀鍋內熬成膏, 和前藥末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濕積冷腰痛, 行立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 晚食前再服。
【摘錄】《聖惠》卷四十四
《傳信適用方》卷二:椒紅丸【處方】地黃2斤(洗淨, 焙乾), 川椒1斤(去合口並目, 焙乾), 蒼術3斤(米泔浸3日, 焙乾)。
【制法】上為細末, 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1日2次。 服藥旬日, 黑花並除。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二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椒紅丸【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 炒出汗, 取紅)3兩, 牛膝(去苗, 酒浸3宿, 洗, 曬乾)4兩, 生地黃5兩(取汁為膏),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 石斛1兩(去根, 銼), 桂心2兩, 肉蓯蓉2兩(酒浸, 去粗皮, 炙), 巴戟1兩, 菟絲子2兩(酒浸, 焙乾, 為末), 木香1兩, 吳茱萸1兩(湯浸, 焙乾, 炒), 鹿茸2兩(去毛, 塗酥, 炙微黃), 硫黃1兩(細研, 水飛過), 磁石2兩(燒, 醋淬7遍, 細研,水飛)。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筋骨,益血脈,悅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椒紅丸【處方】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兩(以火燒1坑子,潑酒在上,次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緊合定,四縫以新土密閉,1複時取出,杵,取紅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生薑4兩(切作片子,炙黃),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炒)1兩,桂(去粗皮)1兩,補骨脂的功效與作用(微炒黃)1兩,茴香子(微炒)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4對,去筋膜細銼,入青鹽2兩,於砂盆內同研,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逐風冷,聰明耳目。主本髒虛損。
【用法用量】若稠時,更入少麵糊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鹽湯下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全生指迷方》卷四:椒紅丸【處方】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款冬花1兩,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兩,乾薑1兩,礬石(火煆1伏時)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皂莢(去子,酥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咳、寒嗽,咳則腰背相引疼痛,惡寒,唾冷沫,小便數,脈緊。
【用法用量】每月比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二:椒紅丸【處方】椒紅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木香1兩,肉蓯蓉(去粗皮,酒浸,切,焙)1兩,青鹽(別研)1分,茴香子(洗,焙)半兩。
【制法】上為末,又用羊腰子1對,去筋膜,濕紙裹煨,半生半熟切,細研,與青鹽並藥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調氣進食。主元髒久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椒紅丸【處方】蜀椒(取紅)、補骨脂(炒)、楝實(去皮核,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元髒久冷,小便利數,精神恍惚,四肢無力,骨節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衛生總微》卷十:椒紅丸【處方】椒2兩(去目)。
【制法】上用醋2升,煮至醋盡,焙乾為末,糊為丸,如綠豆的功效與作用大,瓷盆收之。
【功能主治】小兒水瀉無度。五十以上患瀉。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散劑,名“椒紅散”(見《普濟方》)。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
《中藏經》:椒紅丸【處方】川椒(揀淨)2兩(去目,炒出汗),幹山藥1兩,川附子1兩(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末,以好酒煮淡木瓜的功效與作用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進食。主泄瀉。嗽不止,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鹽湯、溫酒任下。泄瀉,米飲送下;如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1-2服見效。
【摘錄】《中藏經》
《聖濟總錄》卷一○二:椒紅丸【處方】椒紅4兩,巴戟天(去心)1兩,楝實(炒)1兩,茴香子(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別用於山芋3兩為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水髒,明目。駐顏,縮小便。主肝腎俱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
細研,水飛)。【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筋骨,益血脈,悅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椒紅丸【處方】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兩(以火燒1坑子,潑酒在上,次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緊合定,四縫以新土密閉,1複時取出,杵,取紅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生薑4兩(切作片子,炙黃),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炒)1兩,桂(去粗皮)1兩,補骨脂的功效與作用(微炒黃)1兩,茴香子(微炒)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4對,去筋膜細銼,入青鹽2兩,於砂盆內同研,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逐風冷,聰明耳目。主本髒虛損。
【用法用量】若稠時,更入少麵糊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鹽湯下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全生指迷方》卷四:椒紅丸【處方】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款冬花1兩,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兩,乾薑1兩,礬石(火煆1伏時)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皂莢(去子,酥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咳、寒嗽,咳則腰背相引疼痛,惡寒,唾冷沫,小便數,脈緊。
【用法用量】每月比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二:椒紅丸【處方】椒紅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木香1兩,肉蓯蓉(去粗皮,酒浸,切,焙)1兩,青鹽(別研)1分,茴香子(洗,焙)半兩。
【制法】上為末,又用羊腰子1對,去筋膜,濕紙裹煨,半生半熟切,細研,與青鹽並藥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調氣進食。主元髒久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椒紅丸【處方】蜀椒(取紅)、補骨脂(炒)、楝實(去皮核,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元髒久冷,小便利數,精神恍惚,四肢無力,骨節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衛生總微》卷十:椒紅丸【處方】椒2兩(去目)。
【制法】上用醋2升,煮至醋盡,焙乾為末,糊為丸,如綠豆的功效與作用大,瓷盆收之。
【功能主治】小兒水瀉無度。五十以上患瀉。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散劑,名“椒紅散”(見《普濟方》)。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
《中藏經》:椒紅丸【處方】川椒(揀淨)2兩(去目,炒出汗),幹山藥1兩,川附子1兩(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末,以好酒煮淡木瓜的功效與作用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進食。主泄瀉。嗽不止,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鹽湯、溫酒任下。泄瀉,米飲送下;如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1-2服見效。
【摘錄】《中藏經》
《聖濟總錄》卷一○二:椒紅丸【處方】椒紅4兩,巴戟天(去心)1兩,楝實(炒)1兩,茴香子(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別用於山芋3兩為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水髒,明目。駐顏,縮小便。主肝腎俱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