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面部頭部相對較大, 約為身長的1/4, 出生時頭圍33-34釐米, 前囟斜徑為2-2.5釐米, , 後囟已閉或尚開放, 。 可隱約辨認骨縫, 頭皮可由於局部水腫而形成產瘤,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膚與全身皮膚一樣十分嬌嫩, 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 以後逐漸吸收。 胎脂吸收後, 由於表皮薄, 皮膚富於血管而呈淺紅色。 多數新生兒在生後2-3天可出現黃疸, 約在生後10-14天消退。
2、五官眼睛:眼瞼處可見到微小的出血點, 此時新生兒的眼發育尚不成熟, 有一個生理性遠視過程。 大部分新生兒眼運動不協調,
鼻:鼻尖部可見到粟粒疹, 鼻腔較狹窄, 鼻粘膜柔軟而富有血管, 遇到輕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腫而發生鼻塞現象。
嘴:口腔內牙齦和硬齶上有小白點, 俗稱“馬牙”, 屬正常現象, 一般在生後2-3周逐漸消失。
耳:耳軟骨發育良好, 已形成耳廓。 出生2-7天后開始有聽覺, 2-4周時能較專注地聽外界聲音。
二、如何護理新生寶寶的頭面部及五官
1、臉及面部的一般護理與清潔準備用物:嬰兒專用臉盆一個。 護理籃內放柔軟棉質小毛巾兩條、嬰兒洗髮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壺一把、盛汙物的小盤一個、小剪子一把、乾淨上衣若干。
操作方法:用左臂抱起新生兒, 並用左肘部和腰部夾住孩子的臀部和雙下肢, 左手托住頭頸部, 用拇指和中指壓住嬰兒雙耳, 使耳廓蓋住外耳道, 防止洗臉水進入耳道引起炎症。 右手將一塊小毛巾沾濕後略擠一下, 先洗雙眼。
注意小毛巾擦過一隻眼後要換一面擦另一隻眼, 然後將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 再擦前額、面頰部及嘴角, 擰乾毛巾擦乾面部。 接著洗頭。 先將嬰兒洗髮香波倒少許於手中, 輕輕在頭上揉洗, 注意勿流進眼睛裡及耳道內, 最後請另一人幫助用小茶壺的溫水沖淨頭髮並擦乾。 接著擦洗頸部、腋下、前臂及手。 新生兒雙手大多緊緊握拳, 如不洗淨擦乾, 掌心皮膚易糜爛。
洗閉換上乾淨衣服後, 將嬰兒抱起,
2、新生兒五官的特殊護理眼部護理如不慎將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嬰兒眼內要進行眼部沖洗。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細頸小茶壺一把, 內盛適量溫開水, 消毒棉棒一包, 盛汙物小盤一個, 接水臉盆一個, 0.25%氯黴素眼藥水一支。
操作步驟:需兩人協同, 一人將嬰兒抱好, 如沖洗左眼則將嬰兒頭偏向左側, 頭下方地上放置臉盆,
注意沖時勿將水流入耳道, 水溫不可過高, 沖洗時水壓不可過大, 以免損傷嬰兒眼部組織。 沖洗完畢用消毒棉棒吸淨眼周水漬。 需要時如法沖洗對側眼睛, 沖畢雙眼各滴0.25%氯黴素眼藥水1-2滴。 新生兒如患眼角膜炎時, 則需按時點眼藥。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消毒棉棒一包, 小毛巾一塊, 眼藥水利福平或0.25%氯黴素、盛汙物小盤一個。
操作步驟:操作者先沖洗雙手, 將小毛巾放於患眼外側, 用左手拇指、食指輕輕分開嬰兒的上下眼瞼, 右手持藥瓶至離眼2釐米處時滴藥1~2滴後放開手, 用消毒棉棒輕擦眼周藥液。 如雙眼發炎,
鼻部護理:新生嬰兒鼻粘膜柔軟而富有血管, 遇到輕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腫, 使原來較狹窄的鼻腔更加狹窄而致呼吸不暢, 煩躁不安。 另外, 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兒鼻堵的重要原因。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消毒棉棒一包, 清水一碗操作步驟:清理鼻腔分泌物時, 切勿用鑷子強力夾出, 要先軟化鼻痂, 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內各滴1-2滴, 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 經1~2分鐘待鼻痂軟化後再用幹棉棒將其拔出, 或用軟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噴嚏, 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隨之排除,從而使新生兒鼻腔通暢。
耳部護理:足月新生兒耳殼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對較狹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處,極易引起發炎,嚴重者可致外耳道癤腫。由於新生兒的骨骼未發育完全,外耳道幾乎是一條縫隙,發生炎症後,對神經的壓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較劇烈,新生兒就表現為哭鬧不安,夜間也難安睡,抱哄均無效。
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隨之排除,從而使新生兒鼻腔通暢。耳部護理:足月新生兒耳殼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對較狹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處,極易引起發炎,嚴重者可致外耳道癤腫。由於新生兒的骨骼未發育完全,外耳道幾乎是一條縫隙,發生炎症後,對神經的壓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較劇烈,新生兒就表現為哭鬧不安,夜間也難安睡,抱哄均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