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紅芪

紅芪

別名:岩黃芪、黑芪。

性味:味甘, 性微溫。

歸經:歸肺、脾經。

入藥部位:為豆科植物多序岩黃芪的乾燥根。

形態特徵:本品呈圓柱形, 少有分枝, 上端略粗, 長10~50cm, 直徑0.6~2cm。 表面灰紅棕色, 有縱皺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少數支根痕, 外皮易脫落, 剝落處淡黃色。 質硬而韌, 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 並顯粉性, 皮部黃白色, 木部淡黃棕色, 射線放射狀, 形成層環淺棕色。 氣微, 味微甜, 嚼之有豆腥味。

紅芪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炮製:1、紅芪:除去雜質, 大小分開, 洗淨, 潤透, 切厚片, 乾燥。 具有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 利水消腫, 生津養血, 行滯通痹, 托毒排膿,

斂瘡生肌之功效。 用於氣虛乏力, 食少便溏,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 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氣虛水腫, 內熱消渴, 血虛萎黃, 半身不遂, 痹痛麻木, 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

2、炙紅芪:取紅芪片, 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紅芪每100kg, 用煉蜜25kg。 具有補中益氣之功效。 用於氣虛乏力, 食少便溏。

紅芪的功用主治

功用: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 利水消腫, 生津養血, 行滯通痹, 托毒排膿, 斂瘡生肌。

主治:用於氣虛乏力, 食少便溏,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 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氣虛水腫, 內熱消渴, 血虛萎黃, 半身不遂, 痹痛麻木, 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

木靈芝 山藥 白術 黃芪 人參葉 太子參 紅參 黨參 飴糖 高麗參 西洋參 霞天膏 帶魚 糯米 峨參 黍米 羊肉 番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