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鼻疳

鼻疳是一種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一種疾病, 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在我們中我們如何要治療它呢?今天給朋友們帶來關於鼻疳的一些知識,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鼻疳的發病原因以及如何治療鼻疳。

鼻疳, 中醫病名。 是要以鼻前孔附近皮膚紅腫、糜爛、結痂、灼癢, 經久不愈, 反復發作為特點的常見鼻病。 又名鼻瘡。 相當於西醫的鼻前庭炎及鼻前庭濕疹。 多由肺經素有蘊熱, 複受風熱邪毒, 或因飲食不節脾胃失調, 濕熱郁蒸而成。

病因

多由肺經素有蘊熱, 複受風熱邪毒, 或因飲食不節, 脾胃失調,

濕熱郁蒸而成。

診查要點

1、病史:可有過敏、挖鼻或長期流鼻涕等病史。

2、臨床症狀:前鼻孔、上唇肌膚灼熱疼痛, 或瘙癢, 可反復發作, 時輕時重, 纏綿難愈。 小兒可有納呆、腹脹、便溏、啼哭不安等表現。

病證鑒別

鼻疔:鼻部局限性紅腫、疼痛, 形小根深, 堅硬如釘, 頂有黃白色膿點。

鼻疳:病變範圍較廣, 表現為鼻孔處皮膚潮紅、糜爛、流水、結痂等, 故較容易鑒別。

相關檢查

鼻前庭皮膚紅腫、糜爛、結痂, 或見水皰、滲流脂水, 或局部暗紅, 皮膚粗糙、皸裂、脫屑。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鼻疳發病與肺、脾關係比較密切。 肺經蘊熱, 風熱外襲, 瘀滯於鼻, 熏灼鼻孔處, 則出現粟粒狀小丘、微紅。 熱盛則腫而痛, 灼熱幹焮、結痂。 熱毒腐灼肌膚潰破, 則糜爛溢出脂水, 風盛則癢而燥裂。

風熱濕邪久鬱, 肌膚受傷, 則皸裂甚而鼻毛脫落。 小兒臟腑嬌嫩, 易因脾虛濕滯而致病。 濕熱循經上蒸, 壅結鼻竅, 腐蝕肌膚, 則鼻竅肌膚糜爛潮紅, 濕濁灼腐肌膚, 久積黃濁厚痂, 故流溢脂水;因濕性粘滯不易速去, 濕熱夥留不散, 故病情纏綿, 反復發作。

治療原則

清肺清脾。

證治分類

內治

(一) 肺經蘊熱, 邪毒外襲

症狀:鼻前庭及周圍皮膚灼熱幹焮, 微癢微痛, 皮膚出現粟粒樣小丘, 繼而淺表糜爛, 流黃色脂水, 周圍皮膚潮紅或皸裂, 鼻毛脫落。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 症重者可見頭痛發熱, 咳嗽氣促, 便秘, 舌質紅, 苔黃, 脈數。 小兒可見啼哭躁擾, 搔抓鼻部, 甚至血水淋漓。

治法:疏風散邪, 清熱瀉肺。

方藥:黃芩東加減。

常用藥:黃芩、梔子、桑白皮、甘草、連翹、薄荷、荊芥穗、赤芍、麥冬、桔梗。

(二) 脾胃失調, 濕熱鬱蒸

症狀:鼻前孔及周圍皮膚糜爛, 潮紅焮腫, 常溢脂水或結黃濁厚痂, 瘙癢, 甚者可侵及鼻翼及口唇。 病情經久不愈或反復發作。 小兒可兼有腹脹, 大便溏薄, 啼哭易怒。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熱燥濕, 解毒和中。

方藥:萆薢滲濕東加減。

常用藥:黃柏、萆薢、滑石、澤瀉、通草、茯苓、薏苡仁、丹皮。

預防調護

1、積極治療鼻腔、鼻竇疾病, 避免涕液浸漬鼻竅肌膚。

2、保持鼻部清潔, 忌用熱水燙洗或肥皂水洗滌。

3、戒除挖鼻、拔鼻毛等不良習慣。

4、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忌食魚、蝦、蟹等發物。

5、小兒患者, 應注意飲食調養, 並應防治各種寄生蟲病, 以防疳熱上攻。

結語:鼻疳是一種鼻部的一種疾病, 多由肺經素有蘊熱,

複受風熱邪毒所引起的, 治療原則的原則是清肺清脾, 這樣才能治本。 同時根據不同的病症我們可以用不用的中藥來治療, 在日常的護理中要注意保持鼻部的清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