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下利案

靳某, 男, 29歲, 2017年2月25日就診。 患者腹瀉伴腸鳴4天。 發病前2天腹脹, 飯後加重, 曾自行催吐, 腹脹緩解不明顯;食用火鍋後腹瀉, 每日7~8次, 水樣便, 偶有腹痛, 不甚, 無赤白膿血, 無裡急後重感。 自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黃連素片、蒙脫石散等藥, 大便次數略有減少。 2天前他醫就診, 予葛根芩連東加減, 服用1劑後腹瀉加重, 自覺背部惡寒, 鼻流清涕, 雙足瘙癢, 遂自行停藥。 舌暗淡, 有齒痕, 苔薄黃, 脈數, 左關弱。 血常規:白細胞 11.87×109/L, 中性粒細胞計數及比例均正常;大便常規與潛血結果無異常。

予蓯蓉牛膝湯原方:肉蓯蓉18克, 熟地黃15克,

懷牛膝12克, 當歸15克, 赤芍15克, 木瓜15克, 烏梅30克, 鹿角片6克, 生薑9克, 大棗12克, 炙甘草6克, 免煎顆粒3劑(6袋), 200毫升開水沖1袋, 溫服, 日2次。

患者次日複診, 述僅服本方1袋後, 腹瀉即止, 諸症消失, 複診當日排便1次, 基本正常, 舌象如前, 但左關脈應指流利, 已為滑脈, 囑令3劑盡以鞏固療效, 隨訪病情無反復。

患者就診前應用葛根芩連湯, 為治熱利之方, 但服後不輕反重, 患者左關脈弱, 有肝木不及之象, 苦寒燥濕之劑下嚥, 反增添背部惡寒、鼻流清涕、雙足瘙癢等“木動則風內攻”之症;蓯蓉牛膝湯虛則補母, 水火雙調, 加重烏梅劑量止溏泄, 服藥後左關脈由弱轉滑, 木安風止, 諸症若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