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千金》犀角散加味。
證候表現:發病急驟,
黃疸迅速加深,
其色如金,
皮膚瘙癢,
高熱口渴,
脅痛腹滿,
神昏譫語,
煩躁抽搐,
或見衄血、便血,
或肌膚瘀斑,
舌質紅絳,
苔黃而燥,
脈弦滑或數
病因病機:濕熱疫毒熾盛,
深入營血,
內陷心肝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開竅
方用:《千金》犀角散加味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四章肝膽病證(卷)·第二節黃疸(篇)
原文:疫毒熾盛證(急黃)發病急驟,
黃疸迅速加深,
其色如金,
皮膚瘙癢,
高熱口渴,
脅痛腹滿,
神昏譫語,
煩躁抽搐,
或見衄血、便血,
或肌膚瘀斑,
舌質紅絳,
苔黃而燥,
脈弦滑或數。
證機概要:濕熱疫毒熾盛,
深入營血,
內陷心肝。
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開竅。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
本方功能清熱退黃,
涼營解毒,
適用於濕熱疫毒所致的急黃。
常用藥:犀角(用水牛角代)、黃連、梔子、大黃、板藍根、生地、玄參、丹皮清熱涼血解毒;茵陳、土茯苓利濕清熱退黃。
如神昏譫語,
加服安宮牛黃丸以涼開透竅;如動風抽搐者,
加用鉤藤、石決明,
另服羚羊角粉或紫雪丹,
以熄風止痙;如衄血、便血、肌膚瘀斑重者,
可加黑地榆、側柏葉、紫草、茜根炭等涼血止血、如腹大有水,
小便短少不利,
可加馬鞭草、木通、白茅根、車前草,
並另吞琥珀、蟋蟀、沉香粉,
以通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