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龜胸丸(《嬰童百問》卷五)。
【處方】大黃0.9克(炒)天門冬(去心, 焙)百合的功效與作用 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 炒)木通 桑白皮(蜜炙)甜葶藶(隔紙炒)樸消 制枳殼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蜜和為丸。
【功能主治】治飲熱傷肺, 肺氣脹滿, 而成龜胸、龜背。
【用法用量】食後用溫湯化服。
【備註】本方原名龜背散, 現據劑型改。
【摘錄】《永類鈐方7》卷二十一
《回春》卷七:龜背丸【處方】枳殼(麩炒)3錢,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蘆)3錢, 獨活3錢, 大黃(煨)3錢, 前胡(去蘆)3錢,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錢, 麻黃(去節)3錢。
【制法】上為細末, 麵糊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龜背。
【用法用量】每服15-16丸, 食後以米飲送下。 仍灸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 六處穴各灸小麥大3壯。
【摘錄】《回春》卷七
《外科傳薪集》:龜背丸【處方】兒茶的功效與作用1錢, 阿魏2錢, 乳香5分, 沒藥5分,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2分, 冰片1分。
【制法】上為細末, 用豬尿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龜背。
【用法用量】貼脊骨突處。
【摘錄】《外科傳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