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破故紙120克(炒香)肉豆蔻60克(生)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另用大肥棗的功效與作用49個,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120克, 切片同煮, 棗爛去薑, 取棗剝去皮核, 用肉研為膏, 入上藥末杵勻, 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腎虛弱, 全不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二
《仙拈集》卷一:二神丸【處方】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1斤, 牛膝1斤。
【制法】好酒1斤, 浸7宿, 曬乾, 石臼內杵末, 棗肉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腰膝疼痛, 遍身搔癢。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 空心酒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一
《本事》卷二:二神丸【別名】鑽胃丸
【處方】破故紙4兩(炒香), 肉豆蔻2兩(生)。
【制法】上為細末, 加大肥棗49個, 生薑4兩, 切片同煮, 棗爛去薑, 取棗剝去皮核, 用肉研為膏, 入藥和杵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暖胃, 進食固腸。 主脾腎虛寒, 五更泄瀉, 不思飲食, 或食而不化, 或作嘔, 或作瀉, 或久瀉不止。 腰痛, 水腫。 瘡瘍, 因脾腎陰虛泄瀉。 老人胃冷脾瀉。 腎瀉, 脾瀉。 腰痛腎虛, 全不進食。 火衰不能生土, 脾胃虛寒, 食少瀉痢, 腰痛脾瀉, 屢投補劑不應者。
【用法用量】鑽胃丸(《東醫寶鑒·雜病篇》卷四)。
【各家論述】1.《增補內經拾遺》:方用肉豆蔻以補脾, 破故紙以安腎, 故稱二神。
2.《醫方考》:脾主水穀, 腎主二便, 脾弱則不能消磨水穀, 腎虛則不能禁固二便, 故令泄瀉不止。 肉豆蔻辛溫而澀,
3.《古今名醫方論》:柯韻伯曰, 夫雞鳴至平旦, 天之陰, 陰中之陰也。 因陽氣當至而不至, 虛邪得以留而不去, 故作瀉于黎明。 其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火, 一為腎虛不能行水, 故二神丸君補骨脂的功效與作用之辛燥者, 入腎以制水, 佐肉豆蔻之辛溫者, 入脾以暖土, 丸以棗肉, 又辛甘發散為陽也。 一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 一為少陽氣虛無以發陳, 故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散君五味子之酸溫, 以收坎宮耗散之火, 少火生氣以培土也;佐吳茱萸之辛溫, 又順肝木欲散之勢, 為水氣開滋生之路, 以奉春生也。 此四者, 病因雖異, 而見症則同, 皆水亢為害。 二神丸是承制之劑,
4.《醫方集解》:火乃土之母, 破故紙補腎為癸水, 肉豆蔻厚腸胃為戊土。 戊癸化火, 同為補土母之藥。
【臨床應用】1.不食:有人全不進食, 服補脾藥皆不驗, 予授此方, 服之欣然能食。 此病不可全作脾虛, 蓋因腎氣怯弱, 真元衰劣, 自是不能消化飲食。 譬如鼎釜之中, 置諸米穀, 下無火力, 雖終日米不熟, 其何能化。
2.李某, 年逾四十, 遍身發腫, 腹脹如鼓, 甚危, 諸藥不應, 用此丸數服, 飲食漸進, 其腫漸消, 兼以除濕健脾之劑而愈。
3.五更瀉:一婦人年五十, 不食夜飯, 五更作瀉, 二十年矣。 後患痢, 午前用香連丸, 午後用二神丸, 各二服而痢止。 又用二神丸數服, 而食夜飯,
4.產後瀉痢:一產婦瀉痢, 發熱作渴, 吐痰, 肌體消瘦, 飲食少思, 或胸膈痞滿, 或小腹脹墜年餘矣。 乃脾胃之瀉, 朝用二神丸, 暮用六君子, 三月余而痊。
【摘錄】《本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