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薯蕷酒

[藥物組成 薯蕷(山藥)250g 黃酒1500g 蜂蜜適量

[功能主治 益精髓, 健脾胃, 祛風除濕。 適用於因脾腎不足, 肌肉失榮, 又因風邪而引起的風眩、口動、眼攣(口眼搐動), 腳膝頑痹無力, 小便頻數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兩次, 早、晚服食, 每次30—50g。

[製備方法 將山藥去皮, 洗淨, 黃酒放入鍋內, 用中火煮沸後, 放山藥, 並繼續不斷加黃酒, 至黃酒添盡, 山藥熟.將山藥取出, 再加蜂蜜拌勻即成。 或以山藥粉同曲、米釀酒也可。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

按:山藥既可佐餐, 又可人藥, 價廉而物美, 中醫學作為健脾、補肺、益腎的良藥, 主要含有糖蛋白、氨基酸、維生素C、澱粉、膽鹼等成分,

久服益氣力, 長肌肉, 使人耳目聰明。

山藥藥材概述

【來源】該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 的乾燥根莖。 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 切去根頭, 洗淨, 除去外皮及鬚根, 用硫黃熏後, 乾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乾燥山藥, 置清水中, 浸至無干心, 悶透, 用硫磺熏後, 切齊兩端, 用木板搓成圓柱狀, 曬乾, 打光, 習稱“光山藥”。

【性狀】該品略呈圓柱形, 彎曲而稍扁, 長15~30cm, 直徑1. 5~ 6cm。 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 有縱溝、縱皺紋及鬚根痕, 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  體重, 質堅實, 不易折斷, 斷面白色, 粉性。  無臭, 味淡、微酸, 嚼之發粘。 光山藥呈圓柱形, 兩端平齊, 長 9~18cm, 直徑1. 5~3cm。 表面光滑, 白色或黃白色。

【鑒別】澱粉粒單粒扁卵形、類圓形、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 直徑 8~35μm, 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

可見層紋;複粒稀少, 由 2~3 分粒組成。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 長約至 240μm, 針晶粗 2~5 μm。

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12~48μm。

【性味與歸經】味甘, 性平。 歸脾、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脾養胃, 生津益肺, 補腎澀精。

用於脾虛食少, 久瀉不止, 肺虛喘咳, 腎虛遺精, 帶下, 尿頻, 虛熱消渴。

麩炒山藥補脾健胃。

用於脾虛食少, 泄瀉便溏, 白帶過多。

【用法與用量】15~30克。

【禁忌】該品養陰能助濕, 所以濕盛中滿、或有積滯、有實邪者不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食用山藥一般無明顯禁忌症, 但因其有收斂作用, 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結者及腸胃積滯者忌用。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