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隨富隨貧且歡樂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唐·白居易

詩詞賞析

在唐代詩人中, 白居易算得上一位看破紅塵的人, 對於富貴與貧賤、入仕與在野、生男與育女、歡喜與憂愁、健康與疾病等問題的關係, 他都有過比較客觀的論述。 本詩名曰《對酒》, 實乃對酒當歌、以詩言志, 是作者世界觀的表露。 作者認為, 對於一個人來說, 世界那麼小, 生命那樣短暫, 好像石頭碰撞產生的火花, 一瞬即逝。 人活在世上, 如果心胸狹窄、心事重重, 凡事斤斤計較, 非要爭個高下不可, 下場肯定是悲哀的。 把什麼事都想開了,

“隨富隨貧且歡樂”, 就能自得其樂;經常保持精神愉快, 樂觀處世, “不開口笑是癡人”, 才是正確的人生哲學。 去除白居易說這些話的政治背景和話中多多少少帶出的消極厭世情緒, 從養生學觀點來看, 應該說他的話是對的。

健康話題

人的一生確實是很短暫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在現階段, 壽限能超過100年的不多, 活上百歲左右就算得上是“壽星”了。 由於錯綜複雜的因素, 五彩斑斕的生活中也會時風時雨、時晴時陰的。 所以, 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 波折、失敗帶來的痛苦和打擊所留下的烙印, 或許比和順、勝利帶來的喜悅和收穫更使人刻骨銘心。 生存就要奮鬥, 奮鬥就要有付出, 付出就要和與生俱來的惰性鬥爭。

為了戰勝對方, 人經常為自己制定出宏偉的目標,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時刻在主動出擊;從另一種意義上說, 是時刻在強迫自己去搏鬥。 人很難滿足, 從人生意義的角度上去認識, 是對的;人又必須滿足, 從生命生理的角度上去認識, 也是對的。 如何處理好兩者間的矛盾, 是人類自己給自己出的一份很難兩全的試卷, 因之而引起的體病、心病也就不可避免地與人糾葛一生了。

想出來的強迫症

就心病而言, 強迫症是常見的一種。 許多人感到越活越累, 經常處於苦悶之中。 其主要表現在, 一是苦思冥想, 大到前途、進步、升遷、發財, 中到婚姻、住房、子女、工作, 小到買米、煮飯、穿衣、坐車的事都要去想, 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來。

有時甚至還異想天開, 產生出許多諸如“我為什麼不長六隻手”、“怎樣能一覺醒來變成巨富”、“一輩子隻吃一頓飯多好”等一些明知是不可能實現的荒唐想法。 滿腦子的事此起彼伏, 心裡一直沒有安寧的時刻, 煩躁、焦慮、苦惱、失眠、食欲減退、身體消瘦等表現勢必就會相繼出現, 心病、身病就膠結難分了。 二是追求不止, 幹什麼事都覺得不滿意、不滿足、不圓滿、有欠缺、有毛病、有距離, 不符合自己的心願。 於是乎, 對幹過的工作摸摸再摸摸、看看再看看、動動再動動、想想再想想。 其結果是, 心力交瘁了, 思維混亂了, 差錯也就擋不住發生了。 本想幹好的事卻幹砸了, 本能成功的機會卻失去了, 對於一個一貫心高氣傲的人來說, 其思想上受到的打擊就可想而知了。
從醫學角度去認識, 這是一種典型的精神、神經症狀疾患, 是長期思想緊張、壓力過大的結果。

愁出來的抑鬱症

抑鬱症, 也是心病中常見的一種。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說, 目前全球患該病的人數已有45億人, 差不多每4個成人中就有1個, 已成為在世界上居第4位的疾病。 該病主要表現為壓抑、憂鬱、多疑、焦慮, 諸如上下級關係、同事間的關係、家庭和夫妻關係等, 都會困擾著他們, 使他們心事重重。 謹慎從事之外, 時常擔心“領導對自己是否有不好的看法”, 擔心“話說得不恰當會不會得罪人”, 擔心“家裡的煤氣是否關好了”, 擔心……甚至擔心天會不會突然塌下來。 用這種心態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

什麼事都優柔寡斷, 三思而難行, 似乎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空氣即將爆炸的氛圍之內。 把許多不該想的事都悶在心裡, 又輕易不肯向人吐露, 逐漸地把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醫學研究證明, 這種內向型的不良情緒, 會直接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 並成為百病之源。 一些患者感覺心碎了、心累了、心死了, 精神支柱傾斜了。 至此, 病理上的表現也就在所難免了:輕則夜不能寐、神魂顛倒、飲食不香、周身乏力, 重則意識恍惚、哭笑無常, 甚至想到自殺。

連結:全球已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因精神類疾病暫時或長期地喪失了勞動能力,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 僅北美洲就占600億美元。 另有5000萬人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2000萬人企圖自殺, 100萬人已實施了自殺,其總死亡率比癌症還要高。(作者單位為中華中醫藥學會)

100萬人已實施了自殺,其總死亡率比癌症還要高。(作者單位為中華中醫藥學會)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