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 楊汛橋集鎮上出了一個小郎中。 此人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 聲譽遠播, 深得人們敬仰, 他就是一代江南名醫邵蘭蓀。 關於邵蘭蓀的軼事, 至今楊汛橋人還津津樂道。
邵蘭蓀剛出道時, 用一隻小農船為四鄰八方出診, 遇貧病者不收診費, 有的用芋艿、蕃薯等食物替代診費, 他照收不誤。 二十歲左右在楊汛橋鎮上坐堂門診, 他同樣免費為窮苦病人診治, 還送藥物, 供食宿, 貼船費。
同行之間互相尊重, 交流和切磋醫技, 也傳為佳話。 中醫徐南山是他的好朋友, 在蕭山衙前裡東徐開診所。 某日, 邵蘭蓀病了,
蘭蓀先生勤奮好學, 不分晝夜寒暑, 刻苦研習《葉氏臨證指南》、《程氏醫學心悟》二集。 更令人讚歎的是, 他在夏夜讀書時為避蚊子騷擾, 就將兩個酒罈注滿清水, 將雙腳伸入壇內泡在水中, 堅持力學不輟。 由於有這種艱苦治學的精神和毅力, 使之成為江南一帶的有名中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