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狐惑型痘

證候表現:上唇有瘡, 蟲食其髒, 其名曰狐;下唇有瘡, 蟲食其肚, 其名曰惑。

病因病機:皆由裡熱生蟲, 內食臟腑以及於肛, 而外於唇之上下, 乃有瘡形也。

證候表現:必其人昏昏好睡, 不思飲食, 其聲嗄啞而音不亮, 即狐惑也。

預後:此最惡之候, 必致鼻崩齒落, 失聲而死。

處方:宜用除丸治之。 黃連(二錢)蘆薈(一錢三分)使君子肉(三錢)白蕪荑(一錢五分)幹蟬(燒灰, 一分)川楝子肉(一錢)共為末, 用烏梅洗淨去核, 搗爛, 和末為丸, 米飲下。

出處:《種痘新書》·卷之九(卷)·痘後雜症(篇)

原文:上唇有瘡, 蟲食其髒, 其名曰狐。 下唇有瘡, 蟲食其肚,

其名曰惑。 皆由裡熱生蟲, 內食臟腑以及於肛, 而外於唇之上下, 乃有瘡形也。 必其人昏昏好睡, 不思飲食, 其聲嗄啞而音不亮, 即狐惑也。 此最惡之候, 必致鼻崩齒落, 失聲而死, 宜用除丸治之。 黃連(二錢)蘆薈(一錢三分)使君子肉(三錢)白蕪荑(一錢五分)幹蟬(燒灰, 一分)川楝子肉(一錢)共為末, 用烏梅洗淨去核, 搗爛, 和末為丸, 米飲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