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其血中膽紅素水準超過一定數值時, 為新生兒黃疸。 由於新生兒本身的生理特點, 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一周內, 父母會發現寶寶臉及軀幹皮膚會發黃, 就會擔心寶寶是否有病?
新生兒出生後其血中膽紅素水準超過一定數值時, 為新生兒黃疸。 由於新生兒本身的生理特點, 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一周內, 父母會發現寶寶臉及軀幹皮膚會發黃, 就會擔心寶寶是否有病?該怎麼處理?會不會有後遺症?母乳性黃疸該不該停奶等等。
一、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見病因
新生兒溶血病:為較常見的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感染:如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肺炎等重症感染, 可造成新生兒紅細胞大量破壞, 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膽總管狹窄或閉鎖、先天性肛門閉鎖等:由於膽汁或胎糞排泄障礙, 可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母乳性黃疸:與出生初期母乳餵養不足或純母乳餵養有關。
二、和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
是新生兒特有的、與母乳餵養有關的黃疸。 按黃疸出現的時間可分為:
1、母乳餵養性黃疸:單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最初3-5天由於攝人母乳量不足, 胎糞排出延遲, 使得腸肝迴圈增加, 導致其膽紅素水準高於人工餵養的新生兒。 母乳餵養性黃疸的處理主要包括幫助母親建立成功的母乳餵養, 確保新生兒攝人足量母乳, 必要時可補充配方乳。
2.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於純母乳餵養或以母乳餵養為主的新生兒。 黃疸現于出生1周後, 2周左右達高峰, 然後逐漸下降。 若繼續母乳餵養, 黃疸可延續4-12周方消退;若停止母乳餵養, 黃疸在48-72小時明顯消退。 母乳性黃疸的嬰兒若一般情況良好, 膽紅素小於15mg/dl,不需停母乳, 如膽紅素大於15mg/dl, 則需停母乳三天, 加用配方奶, 如大於20mg/dl, 則需到醫院就診。
作為爸媽應該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