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損傷及腦腫瘤所引起的癲癇

由腦損傷引起的癲癇稱為腦損傷性癲癇, 腦損傷性癲癇主要見於外傷和產傷。

外傷最多見於各種事故, 通常情況下, 顱腦損傷程度越重, 癲癇發生率越高, 開放性顱腦損傷的癲癇發生率較閉合性者為高。 癲癇發生與外傷部位亦有關係, 以大腦額葉皮質運動區及顳葉尤其是顳葉內側面損傷發生率為更高。 此外, 與受傷者的年齡、遺傳因素及有無顱內血腫、感染、粉碎性或凹陷性骨折等也有一定的關係。

顱內外傷後出現癲癇的潛伏期長短不一, 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是即刻發作, 傷後數小時之內即發生癲癇,

其發生癲癇可能與腦震盪、顱內血腫、粉碎或凹陷性骨折等的物理性刺激導致瞬間腦細胞的異常興奮有關。 一次發作後不再發作、不成為慢性者, 預後良好。

二是早期發作, 指傷後數小時至1個月以內引起的癲癇發作。

三是晚期發作, 傷後1個月乃至數年以內引起的癲癇錄影片。 腦外傷性癲癇以晚期發作為主。

外傷後的癲癇發作是否為外傷所致, 要注意鑒別診斷 。

一般因為外傷而引起癲癇發作者, 外傷前無既往癲癇史, 無可引起癲癇發作的其他腦部和全身性疾病, 外傷的程度有致病腦損傷的可能, 外傷後時間不太長即有癲癇發作, 且癲癇發作類型、腦損傷部位與腦電圖所見一致。 外傷性癲癇表現為與損傷部位一致的部分性發作或有先兆的全身性發作。

小兒期的癲癇發作, 因為分娩時顱腦損傷者並不少見。 有學者統計7070例癲癇, 有產傷史者占10.6%。 孕婦的妊娠高血壓、子癇、使用藥物、胎盤早剝離、胎盤老化、臍帶繞頸、滯產、早產、難產時使用產鉗、胎兒吸入羊水、胎糞等均可導致胎兒腦缺血、缺氧。 分娩時腦損傷到癲癇發作在乳兒期出現率較高, 較大兒童出現率較低。 發作類型多為全身性強直一陣攣性發作、部分性發作和點痙攣。 繼發于顳葉硬化所致複雜部分性發作則多在10歲以後, 甚至20-30年後方引起癲癇發作。

腦腫瘤可導致癲癇, 而癲癇又是腦腫瘤的常見症狀, 有時是腦腫瘤的首發或唯一早期症狀。 許多腦腫瘤患者疾病初期,

在出現頭痛、嘔吐等顱內腦壓增高症狀之前癲癇已出現, 以致這部分腦腫瘤患者易被誤診為原發性癲癇而延誤治療。

腦腫瘤引起癲癇是由於腫瘤的壓迫或刺激, 腫瘤周圍的腦組織產生水腫或腫脹, 繼之缺氧和供血不足, 最後腦組織萎縮或硬化, 使腫瘤周圍的神經細胞處於過敏狀態, 易受內外因素的影響而致突然的、短暫的放電, 引起癲癇。

由腦腫瘤的部位和類型有關:星形細胞瘤在額葉的癲癇發生率約為50%, 在頂葉可達70%, 而在枕葉只占0-30%;幕下腫瘤癲癇發生率遠較幕上為低;腦腫瘤位於大腦皮層者癲癇發生率可達60%;在白質和基底節者較低, 分別為40%和1%-5%;少枝膠質細胞瘤癲癇發生率在所有類型的腦腫瘤中最高,

平均可達70%, 星形細胞瘤的癲癇發生率約為58%, 腦膜瘤約為40%, 成膠質細胞瘤28%, 血管瘤約為1%。 腦腫瘤癲癇以中年人居多, 40歲為發病高峰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