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行虛癇分型療法

1、虛癇之心脾兩虛

臨床表現:癇病發作日久, 反復發癇不愈, 神疲乏力, 眩暈時作, 食欲不佳, 腹脹便溏, 脘痞泛惡, 面色不華, 舌淡而胖, 脈濡弱。

脾虛濕困者證見大發作或只有瘛從, 素體脾胃虛弱, 水濕內停, 聚成痰濁, 或癲癇發作日久, 更傷脾胃, 而見神疲乏力, 眩暈時作, 食欲不佳, 面色不華, 舌淡或有齒痕, 苔薄白而潤或白膩, 脈濡弱, 此為脾胃虛弱不能生化氣血, 致氣血不足;或脾失健運, 痰濕內生, 阻礙氣機所致。 如素有肝風, 更合肝風內動, 則發作亦重。

癇病靜息期, 多表現為虛證, 在治療時就注重扶正祛邪, 健脾化痰。

蓋痰之內生, 多責之於脾, 脾虛精微物質失於輸化, 則聚為痰。 因此, 理脾是治痰的根本之法, 若能使根本漸充, 則痰將不治則自去。 且兼顧扶正、補氣、養血、祛瘀等。

總之, 隨證加減, 調和陰陽氣血, 氣血之性, 宜動不宜靜。 運則運行周身, 靜則為死氣則血瘀, 所以氣貴宣通, 血貴和暢。 絕其生痰之源, 以期達到根治的目的。 故扶正祛邪, 健脾化痰對於癇證日久, 成人健忘, 少年弱智, 兒童之頻發性小發作, 乙腦愈後繼發性癲癇有較好療效。

2、虛癇之肝腎陰虛

主要表現:癇病發作日久, 且癇證頻作, 手足瘛從, 肢體攣急, 伴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記憶力減退, 睡眠不寧, 心煩多夢, 大便乾燥, 舌紅少苔, 脈細數。

本病多由先天不足, 素體虧虛;名久病失養,

脾胃受損;或它病誤治, 攻伐太過, 傷及正氣, 癇病日久演變為虛。

肝腎陰虛證見有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心悸健忘, 失眠多夢, 舌紅少苔, 脈細數。 多由肝氣鬱結, 鬱久化火, 火盛傷陰;或腎陰不足, 肝失濡養, 或癲癇日久, 耗傷肝腎之陰, 陰不斂陽, 而致虛火肝風, 夾痰作累。 治宜清化痰結、滋補肝腎、鎮肝熄風。

癲癇雖屬慢性疾病, 反復而纏綿, 然而發作時間短暫, 在治療上無須劃分發作期、間歇期, 只要虛象顯露, 即可並用補益法。 但因癲癇發病常與痰瘀並存, 故進補之時, 應儘量避免滋膩之品。

3、虛癇之元氣不足

臨床表現:先天不足者, 除見癲癇發作頻繁外, 一般見有頭顱畸形(如小頭畸形, 神志癡呆、智力低下, 發育遲緩, 肢體軟弱, 有的患兒不會坐,

或不會走, 或不會說話等。 遺傳受病者, 常有不定期突然昏僕, 四肢抽動, 口吐唾涎, 面色發青等證, 但平素也有症狀不明顯者。 )

在休止期, 根據病情, 扶正的同時, 要兼及祛痰熄風, 對心腎不足證(多見病情反復發作日久, 發作頻繁、先天不足者。 若患者智力受損者, 多以益氣健腦, 聰智止癇。

癲癇病大都反復發作, 纏綿不已。 病延時久必然傷其正氣, 從而加重導致脾運不健, 升降氣化失司。 臨床表現為面色白, 神疲乏力, 沉默寡言。 所以, 雖有抽搐痰鳴, 也不能單以清熱鎮驚, 或鎮肝熄風。 應考慮到本虛標實, 痰氣上逆這一特有病機, 採用標本兼固之法。 故臨證疾發之時治標為先, 間歇之時調養其本, 治標多從心肝入手, 以祛風、熱、痰、火實邪。

扶正固本多應益氣健脾, 養心, 滋肝益腎;益氣健脾以絕生痰之源, 養血甯心以安定神志;補益肝腎意在滋水涵木, 以防肝氣橫逆。 故針對小兒癲癇的發病特點, 標村論治, 絕非截然分開, 必須標本兼顧, 才能收良效。

總之, 虛為百病之因, 治虛為百病之要。 正如《景嶽全書·傳忠錄》雲:凡臨證治癇, 不必論其虛證無虛證, 但無實證可據而為病者, 便當兼補, 以調營衛精氣之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