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腸間膿腫

病因

膿液被包圍在腸管, 腸系膜與網膜之間, 可形成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之膿腫, 由於膿腫周圍有較廣泛之粘連, 常伴發不同程度的粘連性腸梗阻, 如膿腫穿入腸管或膀胱, 則形成內瘺, 膿液即隨大小便排出。

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表現有馳張熱、腹張或不完全性腸梗阻, 有時可捫及壓痛之包塊。

1.腹痛持續性隱痛, 或有陣發性加重。

2.消瘦病程多較久, 日漸消瘦、衰弱、伴高熱或低熱。

3.體檢腹部有壓痛, 但無固定某一點, 壓痛部位多為膿腫所在部位, 無肌緊張, 腸鳴音亢進或減弱。

腸間膿腫的病理改變和臨床特點可兩種類型

(1)輕症型 據診斷主要為感染症狀, 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和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 腹部可觸及有壓痛的包塊, X線可見小腸積氣和腸壁間距增寬。 B超檢查或穿刺對診斷具有決定意義。

(2)重症型 據診斷主要表現為惡寒、戰慄, 皮膚蒼白, 譫妄, 呼吸急促, 脈速, 體溫高達39℃以上, 全腹脹滿, 局限性壓痛明顯, 多為麻痹性腸梗阻體征。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計數與分類計數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病程較久或衰弱者可有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

2.影像學檢查

(1)B超檢查 腹部有多個液性暗區可助診斷。

(2)X線檢查 發現腸壁間距增寬及局部腸襻積氣。

(3)CT檢查 腹部可探到多個大小不等的膿腫。

診斷

1.病史

多數患者有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或腹部外傷史。

2.臨床特徵

除腹膜炎症體征外, 尚有不全性腸梗阻症狀, 淺表或較大膿腫於腹壁可觸及壓痛性包塊。

3.輔助檢查

支持有腸間膿腫的存在, 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增多;X線檢查見腸間距增寬, 局部積氣積液;B超檢查發現單個或多個膿腔。

治療

1.治療原則

應用抗生素、物理透熱及全身支援治療。 如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發生腸梗阻時, 考慮剖腹探查並行引流術。 此病進行手術時, 容易分破腸管形成腸瘺, 故手術必須小心、仔細。 如B超或CT檢查提示膿腫較局限且為單房, 並與腹壁緊貼, 也可採用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插管引流術。

2.用藥原則

(1)感染早期 尚未形成膿腫者以口服或肌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治療為主。

(2)膿腫小、症狀不重者 靜脈用抗生素, 加強支援療法, 並採用物理透熱療法等。

(3)膿腔大、中毒症狀明顯者 則應及早剖腹手術引流, 同時可選用“C”項藥物治療, 有效控制感染。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腸間膿腫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腸間膿腫的臨床表現為惡寒、戰慄, 皮膚蒼白, 譫妄, 呼吸急促, 脈速, 體溫高達39℃以上。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