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八節 厥證

厥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臨床表現有突然昏倒, 四肢冰涼, 這是一種急性病症。 目前醫學上是如何治療這種疾病的?有什麼預防措施嗎?下面一起來瞭解厥證的相關疾病常識!

厥的含義有多種, 有指發病形式, “忽為眩僕脫絕”, “突然昏運, 不省人事”;有指病理機制, “厥者, 盡也”, “厥者, 逆也”, 言其氣血敗亂, 或氣機上逆;有指臨床表現, 四肢逆冷、手足不溫者。 就本證而言, 主要是指前兩者。 厥證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為明顯誘因而發作者, 如情緒緊張、恐懼、疼痛等, 時有發生。 對於本證患者, 應採取綜合應急措施,

運用多途徑、多管道的救治手段, 以滿足臨床治療上的需要。

《內經》論厥甚多, 含義、範圍廣泛, 有以暴死為厥, 有以四末逆冷為厥, 有以氣血逆亂病機為厥, 有以病情嚴重為厥。 概括起來可分為兩類表現:一種是指突然昏倒, 不知人事, 如《素問·大奇論》說:“暴厥者, 不知與人言。 ”;另一種是指肢體和手足逆冷, 如《素問·厥論》說:“寒厥之為寒熱也, 必從五指而上於膝”。 後世醫家多在此基礎上各有發揮和深化, 主要是兩種學術觀點, 一是《傷寒論》《金匱要略》論厥, 繼承《內經》中手足逆冷為厥的論點, 而且重在感受外邪而發厥。 此類厥證在傷寒、溫病學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 屬於外感病中的發厥, 對於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臨床指導價值。

一是論內傷雜病的發厥, 指突然發生神志改變的臨床表現。 自隋唐以降, 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諸病源候論》對屍厥的表現進行描述, “其狀如死, 猶微有息而不恒, 脈尚動而形無知也”。 並探討其病機是“陰陽離居, 營衛不通, 真氣厥亂, 客邪乘之”。 宋《衛生寶鑒·厥逆》初步提出內傷雜病與外感病的厥之不同點。 至明代《醫學入門·外感寒暑》首先明確區分外感發厥與內傷雜病厥證。

《景嶽全書·厥逆》總結明代以前對厥證的認識, 提出以虛實論治厥證, 切中臨床。 此後醫家對厥證的理論不斷充實、完善和系統化, 提出了氣、血、痰、食、暑、屍、酒、蛔等厥, 並以此作為辨證的重要依據, 指導臨床治療。

鑒於厥的含義較多, 本節厥證所論範圍是以內傷雜病中具有突然發生的一時性昏倒不知人事為主症,

或伴有四肢逆冷表現的病證。 至於外感病中以手足逆冷為主, 不一定伴有神志改變的發厥, 以及後世列為中風範疇之“厥”, 均不屬於本節之討論範圍。 暑厥發病與外邪有關, 根據系統化要求, 亦編入本節討論。 西醫學中各種原因所致之暈厥、虛脫、中暑等, 可參考本節進行辨證論治。

一、病因病機

1.體質因素此為厥證的病因之一。 體質指人的素質而言, 是個體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的機能與結構上的特殊性, 這種特殊性往往決定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平素氣血運行不暢, 或素體陽旺陰虧, 或脾虛有痰等, 陡遇巨大精神刺激, 遂致氣血逆亂, 發為厥證。

2.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惱怒驚駭恐嚇的情志變動, 精神刺激是厥證的主要病因。 在通常情況下, 情志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一部分, 然而突遇劇烈的情志變動, 超過了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 就會引起臟腑的功能失調而發病。 “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等即可致氣逆上沖或清陽不升, 清竅失靈而發生昏僕致厥。

3.暴感外邪主要是暑邪, 其性炎熱屬陽, 內侵人體, 傳變迅速, 傳人心包, 擾亂心神, 以致昏不知人而成暑厥。

厥證的病機主要是氣機突然逆亂, 升降乖戾, 氣血陰陽不相順接。 正如《景嶽全書·厥逆》所說:“厥者盡也, 逆者亂也, 即氣血敗亂之謂也。 ”所謂氣機逆亂是指氣上逆而不順。

情志變動, 最易影響氣機運行, 輕則氣鬱, 重則氣逆,

逆而不順則氣厥。 氣盛有餘之人, 驟遇惱怒驚駭, 氣機上沖逆亂, 清竅壅塞而昏倒為厥;素來元氣虛弱之人, 陡遇恐嚇, 清陽不升, 神明失養而昏僕發厥。 升降失調是指氣機逆亂的病理變化。 氣的升降出入, 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由於情志、飲食、外邪而致氣的運行逆亂, 或痰隨氣升而成痰厥;或食滯中焦, 胃失和降, 脾不升清而成食厥;或暑熱鬱逆, 上犯陽明而致暑厥。 氣為陽, 血為陰, 氣與血有陰陽相隨, 互為資生, 互為依存, 氣血的病變也是互相影響的。 素有肝陽偏亢, 遇暴怒傷肝, 肝陽上亢, 肝氣上逆, 血隨氣升, 氣血逆亂於上, 發為血厥;同樣, 大量失血, 血脫氣無以附, 氣血不能上達清竅而昏不知人, 發為血厥。

厥證由於體質和病機轉化的不同, 又有虛實的區別。大凡氣盛有餘者,情志突變,氣逆上沖,血隨氣逆,或挾痰挾食壅滯於上,以致清竅閉塞,不知人事,成為厥之實證;氣虛不足,或大量出血者,清陽不升,氣陷於下,血不上達,氣隨血脫,氣血一時不相順接,以致神明失養,不知人事,四肢不溫,發為厥之虛證。

二、臨床表現

厥證乃為內科急症,臨床上以突然發生一時性的神志異常為證候特徵。厥之輕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後可於短時間內蘇醒,醒後感到頭昏乏力,倦怠口幹,並無其他明顯後遺症。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半日遠至一日”,乃致死亡。

本病的特點有急驟性、突發性和一時性。急驟發病,突然昏倒,移時蘇醒。往往在發病前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如情緒緊張、恐懼、驚嚇、疼痛等,發作前有頭暈、噁心、面色蒼白、出汗等先期症狀。發作時昏僕,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由於氣、血、痰、食、暑等厥的不同,又各有相應的不同病史及臨床證候表現。

三、診斷

1.患者在發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狀,如頭暈、視物模糊、面色蒼白、出汗等,而後突然發生昏僕,不知人事,呈一時性,“移時蘇醒”,發病時常伴有噁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後感頭暈、疲乏、口幹,但無失語、癱瘓等後遺症。

2.應瞭解既往有無類似病證發生。發病前有明顯的情志變動、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飲暴食史,或有素體痰盛宿疾。注意詢問發作時的體位、持續時間以及發厥前後之表現。

3.腦電圖、腦幹誘發電位、心電圖、顱腦CT、Mm等檢查有助於診斷。

四、鑒別診斷

厥證有時易與眩暈、中風、癇病、昏迷等病相混淆,在臨床上應注意鑒別。厥證可發生於各種年齡,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其昏倒時間較短,發時或伴有四肢厥冷,醒後無後遺症。

1.眩暈頭暈目眩,視物旋轉不定,甚則不能站立,耳鳴,但無神志異常的表現。

2.中風以中老年人為多見,素體常有肝陽亢盛。其中臟腑者,突然昏僕,並伴有口眼喁斜·、偏癱等症,神昏時間較長,蘇醒後有偏癱、門眼喁斜及失語等後遺症。

3.癇證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為多見。癇證之病情重者,亦為突然昏僕,不省人事,但發作時間短暫,且發作時常伴有抽搐、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小便失禁等。常反復發作,每次症狀均相類似,蘇醒緩解後可如常人。此外還可作腦電圖檢查,以資鑒別。

4.昏迷為多種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出現的危重證候。一般來說發生較為緩慢,有一個昏迷前的臨床過程,先輕後重,由煩躁、嗜睡、譫語漸次發展,一旦昏迷後,持續時間一般較長,恢復較難,蘇醒後原發病仍然存在。

五、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虛實厥證見症雖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虛實二證,這是厥證辨證之關鍵所在。實證者表現為突然昏僕,面紅氣粗,聲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挾痰涎壅盛,或身熱譫妄,舌紅苔黃膩,脈洪大有力。虛證者表現眩暈昏厥,面色蒼白,聲低息微,口開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脈細弱無力。

2.分氣血厥證以氣厥、血厥為多見,其中尤以氣厥、血厥之實證在臨床上時有發生,應當注意鑒別。氣厥實者,乃肝氣升發太過所致,體質壯實之人,肝氣上逆,由驚恐而發,表現為突然昏僕,呼吸氣粗,口噤握拳,頭暈頭痛,舌紅苔黃,脈沉而弦;血厥實者,乃肝陽上亢,陽氣暴張,血隨氣升,氣血並走於上,表現為突然昏僕,牙關緊閉,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質暗紅,脈弦有力。

治療原則

厥證乃危急之候,當及時救治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療原則,但具體治療其虛、實證時又有所不同。

實證:開竅、化痰、辟穢而醒神。開竅法是救治急症的獨特療法之一,適用於邪實竅閉之神昏證,以辛香走竄的藥物為主,具有通關開竅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開泄痰濁閉阻,溫通.辟穢化濁,宣竅通利氣機而達到蘇醒神志的目的。在劑型上應選擇丸、散、氣霧、含化以及注射之類藥物,宜吞服、鼻飼、注射。本法系急救治標之法,蘇醒後應按病情辨證治療。

虛證:益氣、回陽、救逆而醒神。適用於元氣虧虛、氣隨血脫、精竭氣脫之神昏證。主要是通過補益元氣、回陽救逆而提高氣的統攝能力。對於失血過急過多者,還應配合止血、輸血,以挽其危。由於氣血虧虛,故不可妄用辛香開竅之晶。

六、轉歸預後

厥證之轉歸主要有三:一是陰陽氣血相朱,進而陰陽離絕,發展為一厥不復之死證。二是陰陽氣血失常,或為氣血上逆,或為中氣下陷,或氣血痰瘀等邪氣內閉,氣機逆亂而陰陽尚未離絕,此類厥證之生死,取決於正氣來複與否及治療措施是否及時、得當。若正氣來複,治療得當,則氣複返而生,反之,氣不復返而死。三是表現為各種證候之間的轉化,如氣厥和血厥之實證,常轉化為氣滯血瘀之證;失血致厥的血厥虛證,常轉化為氣隨血脫之脫證等等。

厥證的預後,取決於患者平素正氣的強弱及邪氣的盛衰,搶救治療得當與否。發病之後,若呼吸比較平穩,脈象有根,表示正氣尚強,預後良好。反之,若氣息微弱,或見昏憒不語,或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或脈象沉伏如一線遊絲,或如屋漏,或散亂無根,或人迎、寸口、趺陽之脈全無,多屬危候,預後不良。

七、預防與調攝

加強鍛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注意思想修養,陶冶情志,避免惡性的精神和環境刺激。對已發厥證者,要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措施救治。患者蘇醒後,要消除其緊張情緒,針對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飲食調養,如暑厥宜給予清涼素淡飲食,並多進食鮮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證患者應嚴禁煙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熱生痰,加重病情。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體質是厥證的病因之一,這是很多人都可以通過鍛煉來改善的。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已逐漸忽略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小編建議平時的話可以加強鍛煉,減少疾病的困擾。

又有虛實的區別。大凡氣盛有餘者,情志突變,氣逆上沖,血隨氣逆,或挾痰挾食壅滯於上,以致清竅閉塞,不知人事,成為厥之實證;氣虛不足,或大量出血者,清陽不升,氣陷於下,血不上達,氣隨血脫,氣血一時不相順接,以致神明失養,不知人事,四肢不溫,發為厥之虛證。

二、臨床表現

厥證乃為內科急症,臨床上以突然發生一時性的神志異常為證候特徵。厥之輕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後可於短時間內蘇醒,醒後感到頭昏乏力,倦怠口幹,並無其他明顯後遺症。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半日遠至一日”,乃致死亡。

本病的特點有急驟性、突發性和一時性。急驟發病,突然昏倒,移時蘇醒。往往在發病前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如情緒緊張、恐懼、驚嚇、疼痛等,發作前有頭暈、噁心、面色蒼白、出汗等先期症狀。發作時昏僕,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由於氣、血、痰、食、暑等厥的不同,又各有相應的不同病史及臨床證候表現。

三、診斷

1.患者在發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狀,如頭暈、視物模糊、面色蒼白、出汗等,而後突然發生昏僕,不知人事,呈一時性,“移時蘇醒”,發病時常伴有噁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後感頭暈、疲乏、口幹,但無失語、癱瘓等後遺症。

2.應瞭解既往有無類似病證發生。發病前有明顯的情志變動、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飲暴食史,或有素體痰盛宿疾。注意詢問發作時的體位、持續時間以及發厥前後之表現。

3.腦電圖、腦幹誘發電位、心電圖、顱腦CT、Mm等檢查有助於診斷。

四、鑒別診斷

厥證有時易與眩暈、中風、癇病、昏迷等病相混淆,在臨床上應注意鑒別。厥證可發生於各種年齡,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其昏倒時間較短,發時或伴有四肢厥冷,醒後無後遺症。

1.眩暈頭暈目眩,視物旋轉不定,甚則不能站立,耳鳴,但無神志異常的表現。

2.中風以中老年人為多見,素體常有肝陽亢盛。其中臟腑者,突然昏僕,並伴有口眼喁斜·、偏癱等症,神昏時間較長,蘇醒後有偏癱、門眼喁斜及失語等後遺症。

3.癇證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為多見。癇證之病情重者,亦為突然昏僕,不省人事,但發作時間短暫,且發作時常伴有抽搐、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小便失禁等。常反復發作,每次症狀均相類似,蘇醒緩解後可如常人。此外還可作腦電圖檢查,以資鑒別。

4.昏迷為多種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出現的危重證候。一般來說發生較為緩慢,有一個昏迷前的臨床過程,先輕後重,由煩躁、嗜睡、譫語漸次發展,一旦昏迷後,持續時間一般較長,恢復較難,蘇醒後原發病仍然存在。

五、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虛實厥證見症雖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虛實二證,這是厥證辨證之關鍵所在。實證者表現為突然昏僕,面紅氣粗,聲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挾痰涎壅盛,或身熱譫妄,舌紅苔黃膩,脈洪大有力。虛證者表現眩暈昏厥,面色蒼白,聲低息微,口開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脈細弱無力。

2.分氣血厥證以氣厥、血厥為多見,其中尤以氣厥、血厥之實證在臨床上時有發生,應當注意鑒別。氣厥實者,乃肝氣升發太過所致,體質壯實之人,肝氣上逆,由驚恐而發,表現為突然昏僕,呼吸氣粗,口噤握拳,頭暈頭痛,舌紅苔黃,脈沉而弦;血厥實者,乃肝陽上亢,陽氣暴張,血隨氣升,氣血並走於上,表現為突然昏僕,牙關緊閉,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質暗紅,脈弦有力。

治療原則

厥證乃危急之候,當及時救治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療原則,但具體治療其虛、實證時又有所不同。

實證:開竅、化痰、辟穢而醒神。開竅法是救治急症的獨特療法之一,適用於邪實竅閉之神昏證,以辛香走竄的藥物為主,具有通關開竅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開泄痰濁閉阻,溫通.辟穢化濁,宣竅通利氣機而達到蘇醒神志的目的。在劑型上應選擇丸、散、氣霧、含化以及注射之類藥物,宜吞服、鼻飼、注射。本法系急救治標之法,蘇醒後應按病情辨證治療。

虛證:益氣、回陽、救逆而醒神。適用於元氣虧虛、氣隨血脫、精竭氣脫之神昏證。主要是通過補益元氣、回陽救逆而提高氣的統攝能力。對於失血過急過多者,還應配合止血、輸血,以挽其危。由於氣血虧虛,故不可妄用辛香開竅之晶。

六、轉歸預後

厥證之轉歸主要有三:一是陰陽氣血相朱,進而陰陽離絕,發展為一厥不復之死證。二是陰陽氣血失常,或為氣血上逆,或為中氣下陷,或氣血痰瘀等邪氣內閉,氣機逆亂而陰陽尚未離絕,此類厥證之生死,取決於正氣來複與否及治療措施是否及時、得當。若正氣來複,治療得當,則氣複返而生,反之,氣不復返而死。三是表現為各種證候之間的轉化,如氣厥和血厥之實證,常轉化為氣滯血瘀之證;失血致厥的血厥虛證,常轉化為氣隨血脫之脫證等等。

厥證的預後,取決於患者平素正氣的強弱及邪氣的盛衰,搶救治療得當與否。發病之後,若呼吸比較平穩,脈象有根,表示正氣尚強,預後良好。反之,若氣息微弱,或見昏憒不語,或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或脈象沉伏如一線遊絲,或如屋漏,或散亂無根,或人迎、寸口、趺陽之脈全無,多屬危候,預後不良。

七、預防與調攝

加強鍛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注意思想修養,陶冶情志,避免惡性的精神和環境刺激。對已發厥證者,要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措施救治。患者蘇醒後,要消除其緊張情緒,針對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飲食調養,如暑厥宜給予清涼素淡飲食,並多進食鮮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證患者應嚴禁煙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熱生痰,加重病情。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體質是厥證的病因之一,這是很多人都可以通過鍛煉來改善的。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已逐漸忽略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小編建議平時的話可以加強鍛煉,減少疾病的困擾。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