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須知新生兒黃疸知識 要如何區別分類

新生兒出生之後, 並不是說照顧好他就行, 新生兒出生經常伴隨一些疾病的到來, 其中新生兒黃疸是發病率非常高的, 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 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 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 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 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 4~6天達到高峰, 7~10天消退, 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 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

無其他臨床症狀。 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 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 足月兒>2周, 早產兒>4周仍不退, 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 均為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種類是根據不同的性質分為好多種的, 要想快速治好, 關鍵要知道屬於哪一類, 下面就告訴大家黃疸的分類:

中醫一般將黃疸分為陰黃和陽黃

陽黃是熱毒實邪所為, 其黃如桔色鮮明。 陰黃為寒濕所致, 其黃色晦暗。 但臨床發現僅用陰黃、陽黃尚不能全面反映其複雜病情, 所以臨床一般將小兒黃疸分為濕熱型、熱毒型、瘀滯型、脾濕型四種。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 其色如枯色,

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 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 伴見高熱、煩躁喘促, 或抽搐、或昏迷, 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此型—般病情較重, 多為核黃疸病人。 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 水煎服。 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 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 保留灌腸, 一日一次, 或採用針灸, 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 黃色較深且晦暗, 並逐漸加重, 身體消瘦, 飲食減少, 大便溏稀, 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 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 傷及脾胃, 瘀阻血分, 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

養肝健脾, 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 日久不易退, 其色晦暗, 面色無華, 體質消瘦, 乏力納少, 大便溏軟, 四肢欠溫, 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 中藥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 中成藥可用健脾丸, 地茵合劑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