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慈姑斑紋病

症狀特點 侵害葉片和葉柄。 葉片病斑亦為近圓形至多角形, 但大小不等, 黃褐色至灰褐色, 斑面隱現雲紋, 斑週邊具有黃色變色部(黃色暈圈), 數個病斑常互相連合成大小不等的斑塊, 濕度大時斑面出現灰色薄黴病徵(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葉柄染病, 出現短淺狀褐斑。 本病症狀跟慈姑褐斑病頗為近似, 往往需借助鏡檢才能準確區分。 從外觀症狀比較, 兩者不同之處在於:斑紋病病斑一般較褐斑病的為大, 顏色卻較淺(黃褐至灰褐色), 斑面隱現輪紋, 斑外具有黃暈, 斑面黴層顏色稍深(灰色至暗灰色而不是白色)。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慈姑尾孢菌[Cercospora sagittariae Ell.et Kell.], 歸半知菌亞門。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梗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 種球也可帶菌。 病菌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侵染致病。 發病條件與慈姑褐斑病相同。

防治方法 參照慈姑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認真抓好慈姑褐斑病的防治亦可兼治本病。 本病一般無需單獨防治。 在以本病發生為主的地區或田塊, 除參照褐斑病用藥外, 還可噴施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 或77%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濕粉800倍液, 或65%多克菌可濕粉600~800倍液, 或69%安克錳鋅 75%百菌清(1∶1)l 000~l 500倍液, 或20%三環唑可濕粉l 500~2 000倍液, 2~3次, 隔l0~15天1次, 交替施用, 前密後疏, 噴勻噴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