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丹毒絲菌病

病因

紅斑丹毒絲菌(以前稱隱襲丹毒絲菌)是一種革蘭陽性, 無莢膜, 不形成芽胞, 不活動的微嗜氧桿菌, 分佈於全世界。 它主要是腐生性的, 然而它可感染各種活的動物包括昆蟲、貝殼類動物, 魚、鳥和哺乳動物(特別是豬)。 人的感染主要是職業性的, 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動物, 如感染的動物屍體, 提取的產品(油脂, 肥料), 骨, 殼時被刺傷而感染, 非皮膚感染罕見, 通常有關節炎和心內膜炎。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最多的常為類丹毒型, 是一種急性的但進展緩慢的皮膚疾病。 有瘙癢而無觸痛, 無全身症狀。

紅腫境界不清, 浸潤深, 化膿明顯。 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組織疏鬆部位, 損害為水腫性, 邊緣不清, 無觸痛。 可併發丹毒絲菌性關節炎和丹毒絲菌性心內膜炎。

檢查

1.活檢

厚皮片培養分離紅斑丹毒絲菌優於病損擴展邊緣處的針刺吸取物培養, 從磨損鮮紅的丘疹所獲取的滲出物作培養也具有診斷價值。

2.細菌分離試驗

為診斷丹毒絲菌性關節炎或心內膜炎, 需從血液或滑膜液分離細菌。

3.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試驗

編碼為16srRNA的紅斑丹毒絲菌去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PCR擴增試驗有助於快速診斷。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和上述檢查資料確診。

鑒別診斷

1.接觸性皮炎

有接觸史, 有痛癢而無觸痛, 無全身症狀。

2.蜂窩織炎

紅腫境界不清,

浸潤深, 化膿明顯。

3.血管性水腫

好發於組織疏鬆部位, 損害為水腫性, 邊緣不清, 無觸痛。

治療

1.全身治療

除去誘發因素, 積極治療原發病灶, 如若有全身症狀出現或表現嚴重者應給予相應的支持療法, 如抗生素治療。

(1)青黴素 青黴素靜脈或肌肉注射, 治療2個星期左右。

(2)苄星青黴素 肌注或紅黴素口服, 每日4次, 連服7日可治癒。

(3)磺胺類藥物或其他抗生素。

2.局部治療

消炎。 局部可選用各種抗生素軟膏丹毒軟膏、20%魚石脂軟膏或純魚石脂貼敷。 患部周圍可塗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諾)溶液濕敷。

如果是足癬及以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 氦氖鐳射、紫外線及淺層X線照射治療有效, 鏈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預防復發。

如果是心內膜炎或是關節炎,

可用頭孢唑啉治療。

預防

凡有機會接觸受丹毒絲菌污染的肉, 魚等食物的人員, 如屠宰工, 肉品加工工人, 牧民, 漁民, 魚加工工人, 廚師, 食品處理人員等均可能有受感染機會, 因此對以上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 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 我相信大家對於丹毒絲菌病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 知道了在平時生活中養成一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作息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預防這類疾病的關鍵。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 請閱讀下一篇。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