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蝶骨脊腦膜瘤

病因

腫瘤多數為內皮型和纖維型, 腫瘤的生長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膨脹性生長, 呈結節狀, 有狹窄的蒂部, 較大, 手術相對較容易;另一種匍匐樣生長, 呈地毯狀, 並與顱底的硬腦膜廣泛粘連, 手術不易全切, 根據其生長特點而形成不同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

蝶骨脊腦膜瘤的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的部位, 內側型早期症狀明顯, 患者早期可出現腦神經受壓表現, 如視力下降等, 如腫瘤向眼眶內或眶上裂侵犯, 眼靜脈回流受阻, 患者可以有眼球突出等症狀, 內側型患者還可出現Ⅱ, Ⅳ, Ⅵ及Ⅴ第1支腦神經損害症狀,

精神症狀和嗅覺障礙多見於腫瘤向前顱窩生長者, 但較少見, 外側型蝶骨脊腦膜瘤症狀出現較晚, 早期僅有頭痛而缺乏定位體征, 一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為顳葉癲癇發作, 如腫瘤侵犯顳骨可出現顴顳部骨質隆起, 上述兩型患者腫瘤生長較大時, 均會引起對側肢體肌力減退和顱內壓增高。

檢查

1.CT掃描

可見到以蝶骨脊為中心的球形生長的腫瘤, 邊界清楚, 經對比增強後腫瘤影明顯增強, 如腫瘤壓迫側裂靜脈, 腦水腫較顯著。

2.MRI掃描

MRI對診斷本病是有意義的, MRI可以顯示腫瘤與蝶骨翼和眼眶的關係, 骨質破壞情況等, 尤其是對內側型的蝶骨脊腦膜瘤, MRI還可以提供腫瘤與頸內動脈的關係, 有時腫瘤將頸內動脈包裹在內, 或腫瘤附著在海綿竇上,

這些情況對手術切除腫瘤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增強後的MRI圖像更清晰。

3.腦血管造影

現在已不用做定位診斷, 但它可以提供腫瘤的供血動脈, 腫瘤與主要血管的毗鄰關係, 內側型蝶骨脊腦膜瘤的供血動脈主要來自眼動脈分支, 如腫瘤向前顱窩發展可見篩前動脈供血, 同時可見頸內動脈虹吸彎張開, 有時頸內動脈受腫瘤直接侵犯, 表現為管壁不規則, 外側型蝶骨脊腦膜瘤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頸外動脈分支, 如腦膜中動脈, 出現典型的放射狀腫瘤血管, 腫瘤染色在靜脈期比動脈期更明顯, 因腫瘤壓迫, 側位像可見大腦中動脈一般被抬高, 在腦血管造影同時, 見到頸外動脈供血者, 可同時行血管栓塞,

使手術出血減少。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 結合CT及MRI, 一般可明確做出臨床診斷。

治療

全切蝶骨脊腦膜瘤又不損害患者的神經功能並非易事。 內側型腦膜瘤由於可能侵犯海綿竇和頸內動脈而尤為困難。 無論是內側型或外側型, 目前多採用以翼點為中心的額顳入路。 對於直徑大於2.0cm的腫瘤, 不要企圖完整切除腫瘤, 以免損傷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 在分離腫瘤與大腦中動脈的粘連時應特別小心, 對於大腦中動脈的任何分支都應小心將其自腫瘤壁上分離下來, 如分離確實困難, 可將與動脈粘連的部分瘤壁留下來, 儘量不要損傷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 以免術後造成嚴重的後果。

內側型腫瘤的深處是頸內動脈和視神經。

多數情況是腫瘤呈球形生長, 將頸內動脈向內推移, 少數情況是頸內動脈被腫瘤包裹。 前者, 腫瘤與頸內動脈和視神經之間有一層蛛網膜相隔。 手術顯微鏡下, 包膜內切除腫瘤, 使術野空間擴大, 再將瘤壁向一方牽拉, 可以找到頸內動脈和視神經, 小心分離, 多能全切腫瘤。 如確有困難, 不可勉強。 但如腫瘤將頸內動脈包裹, 頸內動脈可呈環狀縮窄, 甚至閉塞, 此時切除顱內動脈四周的腫瘤確有困難。

侵犯海綿竇的腫瘤, 近年已能做到全切除。 分離腫瘤時應注意辨認和保護Ⅲ、Ⅳ、Ⅵ腦神經, 對於海綿竇的出血可用吸收性明膠海綿(明膠海綿), 止血紗布, 肌肉等材料壓迫止血。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相信大家對於蝶骨脊腦膜瘤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知道了蝶骨脊腦膜瘤的病因和表現, 所以大家一旦患有這種疾病, 一定要立馬進行及時的治療哦。 如果大家還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 請閱讀下一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