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骨指虎的後肢髖骨兩側連有的脫骨, 俗稱棒骨。
髖骨為人體腰部的骨骼, 共左右兩塊。 幼年時, 髖骨分為髂骨, 坐骨和恥骨以及軟骨連接。 成年後, 它們之間的軟骨會骨化, 成為一個整體, 即髖骨。
左髖骨、右髖骨、骶骨、尾骨以及它們之間的骨連接一起構成骨盆。 髖骨與股骨構成髖關節。
髂骨在三骨中最大, 位於髖骨的後上部, 分為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 髂骨體位於髂骨的下部, 參與構成髖臼後上部。
由體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 翼的內面凹陷名髂窩iliac fossa, 為大骨盆的側壁, 窩的下方以弓狀線與髂骨體分界。
髂骨翼的上緣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彎, 叫髂脊。 兩側髂脊最高點的連線約平齊第4腰椎棘突, 是計數椎骨的標誌。
翼的前緣彎曲向下, 達於髖臼, 生有上、下兩個骨突, 分別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 翼的後緣也生有上、下兩骨突, 分別命名為髂後上棘和髂後下棘。
髂後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greater sciatic notch,兩側髂後上棘的連線約平第2骶椎。 從髂前上棘向後約5-7釐米處, 髂脊較厚且向外突出, 叫做髂(脊)結節tubercle iliac, 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