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麼呢

進入21世紀, 全世界糖尿病人數以每10年增長一倍的速度增加, 且增加的地方幾乎都在亞太地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飲食習慣的改變。

事實上, 糖尿病的威脅, 很多都是飲食迷思造成的。

迷思一:我很瘦, 不會得糖尿病。

臺灣台安醫院營養師李嘉佩表示, 糖尿病常見的起因都是肥胖, 但體重沒有過重、飲食不均衡的人, 也可能罹患糖尿病。 例如, 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 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提高。

迷思二:吃少了, 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經吃得很少了, 血糖值還是居高不下。

“不要以為吃得很少,

血糖就一定降下來。 ”李嘉佩說。 因為身體有自然保護作用, 長時間攝取不到能提供足夠糖分的食物, 身體就會啟動其他升糖荷爾蒙, 促進肝醣(肝糖原)分解, 因此血糖不會降低。

相對地, 暴飲暴食會造成血糖突然升高, “固定時間吃、吃固定的量”才是最佳守則。

迷思三:不吃澱粉、甜食, 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黃莉棋表示, 很多人以為吃澱粉或吃甜食會造成糖尿病, 其實食物中隱藏的糖和油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危險。 專家們建議, 沒有哪種食物要刻意減免, 重點是要“適量”。 黃莉棋說, 臺灣衛生署對澱粉攝取的標準是一日3碗白飯的量, 很多人不吃這麼多澱粉, 卻常一口吞下一大塊炸排骨。

如果刻意減省某一類食物, 造成飲食不均衡,

對身體也有害。 李嘉佩提醒, 要每餐均衡, 如果只吃主食而沒有其他食物, 消化吸收快, 血糖會快速飆升, 反而不利於血糖控制。 很多年輕女孩為減肥, 喜歡以肉代飯, 卻容易造成越減越肥, 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迷思四:總量控制, 萬事大吉。

飲食時“定量”很重要, 但注意食物“品質”, 更能事半功倍。

例如攝取蛋白質時, 從飽和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豆干選起。 接著可以選擇魚類、雞肉, 如果吃一般紅肉(在烹飪前呈現出紅色的肉, 豬、牛、羊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 則要注意選擇油花少的。

攝取主食時儘量避免精緻加工的, 改選全麥類等富含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 對血糖穩定有幫助的食物。

迷思五:睡眠習慣與血糖控制沒關係。

作息不規律、日夜顛倒, 會影響荷爾蒙調節, 和血糖偏高、血脂偏高都有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