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從肝論治甲亢

甲亢一病, 與中醫學“食亦”、“中消”、“癭瘤 ”等病有關。 《內經》雲:“大腸移熱於胃, 善食而瘦, 謂之食亦。 胃移熱於膽, 亦曰食亦。 ” 《景嶽全書》也雲:“中消者, 中焦病也, 多食善饑, 不為肌肉而日加消瘦, 其病在膽胃, 又謂之中消也。 ”又雲:“凡陰陽氣血屬日見消敗者, 皆謂之消。 ”以上論述與甲亢之症相類似, 本病也常見甲狀腺腫大, 故中醫有“癭瘤”之稱謂。

臨床所見本病多由憂愁思慮不解, 致肝氣鬱結, 氣滯而痰結血瘀, 氣、痰、瘀三者互結而成“癭瘤”。 若郁久不解, 則易化火。 肝火內亢, 故易燥易怒, 口苦口幹;肝火犯胃則消穀善饑;肝逆侮脾則腹瀉;肝火擾心則心悸,

多夢失眠多汗。 久之下及腎陰, 腎陰一虧, 則肝失濡養而見眩暈, 耳鳴, 肢軟無力。 女子則見經閉, 月經量少等症。 治療當以疏肝瀉火為先, 兼以化痰軟堅, 消瘀散結, 滋腎養肝。 方中以香附疏肝理氣, 胡黃連、丹皮、知母清肝瀉火, 白芍合二至丸養肝陰, 生地滋腎養陰, 牡蠣、夏枯草軟堅散結, 化痰消癭, 麥冬、玄參養陰清熱。 全方標本兼治, 水火兼調, 故取效滿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