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汗出濈濈然

濈, 水外流之意。 形容汗出連綿不斷。 是因胃腸熱盛、邪熱蒸迫汗液外泄所致。

濈然汗出

濈然汗出是陽明病的標誌性症狀之一, 《傷寒論》陽明病篇多處出現這一症狀。 如明·趙開美本188條:“傷寒轉系陽明者, 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5條:“本太陽, 初得病時, 發其汗, 汗先出不徹, 因轉屬陽明也。 傷寒發熱, 無汗, 嘔不能食, 而反汗出濈濈然者, 是轉屬陽明也”、192條:“陽明病, 初欲食, 小便反不利, 大便自調, 其人骨節疼, 翕翕如有熱狀, 奄然發狂, 濈然汗出而解者, 此水不勝穀氣, 與汗共並, 脈緊則愈”等。 濈然汗出它不同於淋漓的大汗出

也不同于細微至時斷時續的漐漐汗出, 而是由陽明病內熱引起的蒸熱汗出, 是連綿不斷的、一陣接一陣的微汗出。

總結

凡出現身熱, 汗自出, 不惡寒反惡熱脈大等證, 就叫陽明病。 陽明病分經證和腑證二類;陽明經證是邪在胃中的病變;陽明腑證是邪在大腸的病變。

病理機制

1.陽明經證:外邪入裡化熱, 熱與燥相合於胃中, 以致消爍津液, 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引飲、脈洪大等。

2.陽明腑證:外邪人裡化熱, 與大腸的燥熱相合, 以致津液被耗, 燥結成實, 阻滯於中, 即產生潮熱、譫語、便秘、腹滿而痛、脈沉實等證。

中醫診斷

當其高熱散漫之際, 則以寒涼藥清熱為治, 所以陽明經證主要用清法, 可選用辛寒苦寒清解裡熱的方劑;若熱與實結於大腸則以寒下藥為治,

急下存陰, 爭取時間, 不使煎熬津液, 所以腑證主要用下法, 可選用苦寒瀉下的方藥。

1.陽明經證治法:陽明經證是裡熱蒸騰所致, 表裡俱熱, 所以治宜石膏湯。

2.陽明腑證治法:陽明腑證是邪熱已與大腸糟粕搏結成實熱證。 治療的目的是排除燥實, 清肅裡熱。 由於病變有輕重緩急的不同, 所以陽明腑證的治法有三個方子:調胃承氣湯為瀉下緩劑, 是治療腑實初起, 結而未實, 或津液受損以燥熱為主的證候, 小承氣湯是治療腑實以痞滿實為主;大承氣湯是治療腑實以痞滿燥實為主。

“實則陽明, 虛則太陰”, 這是一句有實踐經驗的中醫諺語。 陽明病可以轉變為太陰病, 也就是抗病力由強到減弱的表現, 預後不良;太陰病也可以轉變為陽明病,

則表示抗病力由弱轉強, 預後佳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