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發病原理:正氣邪氣的鬥爭

中醫學認為, 疾病的發生和變化, 雖然錯綜複雜, 但總其大要, 不外關係到人體本身的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

正氣, 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 簡稱為"正".所謂邪氣, 則泛指各種致病因素, 簡稱為"邪".疾病的發生和變化, 即是在一定條件下邪正鬥爭的反映。

(一)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

中醫發病學很重視人體的正氣, 認為內臟功能正常, 正氣旺盛, 氣血充盈, 衛外固密, 病邪難於侵入, 疾病無從發生, 《素問》說:"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只有在人體正氣相對虛弱, 衛外不固,

抗邪無力的情況下, 邪氣方能乘虛而入, 使人體陰陽失調, 臟腑經絡功能紊亂, 才能發生疾病, 《素問》說:"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故說, 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

(二)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中醫學重視正氣, 強調正氣在發病中的主導地位, 並不排除邪氣對疾病發生的重要作用。 邪氣是發病的條件, 在一定的條件下, 甚至可能起主導作用。 如高溫、高壓電流、化學毒劑、槍彈傷、凍傷、毒蛇咬傷等, 即使正氣強盛, 也難免被傷害。 又如疫癘之邪, "五疫之至, 留相染易, 無問大小, 病狀相似"(《素問》), 這說明了多種傳染病的發生, 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

(三)正邪鬥爭的勝負, 決定發病與不發病

正邪鬥爭, 是指正氣與病邪的鬥爭。 這種鬥爭不僅關係著疾病的發生,

而且影響疾病的發展及轉歸。

正能勝邪則不發病邪氣侵襲人體時, 正氣即起來抗邪, 若正氣強盛, 抗邪有力, 則病邪難於侵入, 或侵入後即被正氣及時消除, 不產生病理反應, 即不發病。 如自然界中經常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致病因素, 但並不是所有接觸的人都會發病, 此即是正能勝邪的結果。

邪勝正負則發病在正邪鬥爭過程中, 若邪氣偏勝, 正氣相對不足, 邪勝正負, 從而使臟腑陰陽氣血失調, 氣機逆亂, 便可導致疾病的發生。

發病以後, 由於正氣強弱的差異、病邪性質的不同和感邪的輕重, 以及所在部位的淺深, 從而產生不同的病證。 如:

疾病與正氣強弱的關係:正氣強, 邪正鬥爭劇烈, 多表現為實證;正氣虛弱,

抗邪無力, 多表現為虛證, 或虛實錯雜證。

疾病與感邪性質的關係:一般來說, 感受陽邪, 易導致陽偏盛而傷陰, 出現實熱證;感受陰邪, 易導致陰偏盛而傷陽的寒實證或寒濕證。

疾病與感邪輕重的關係: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 疾病的輕重, 除體質因素外, 決定於感邪的輕重, 一般來說, 邪輕則病輕, 邪重則病重。

疾病與病邪所中部位的關係:病邪侵犯人體, 有在筋骨經脈者, 有在臟腑者, 病位不同, 病證各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