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狀1:頻頻調焦 眼睛受累
很多觀眾在看完整部3D電影之後, 眼睛流了一堆眼淚。 這是怎麼回事?
當觀看者直視較近的物體或場景時, 雙眼會稍向內轉, 使視覺焦點向被視物集中;而當他凝視遠方, 雙眼視軸則平行。 這種現象, 就是輻輳。 何為調節?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 眼睛內的肌肉會自動調整光學焦點, 好集中關注某點的東西, 這叫做調節。 正常情況下, 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 大腦能夠很輕鬆地將這些資訊耦合在一起。 但是, 透過3D 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 即可能是在螢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
罪狀2:產生動感讓人眩暈
看3D電影為何會有暈眩感?3D 電影畫面逼真, 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 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螢幕上的內容, 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資訊。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 “動”, 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 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
罪狀3:閃光誘發光敏性癲癇
光敏性癲癇, 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的一種腦神經痙攣反應。 當螢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 傳送到大腦, 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 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 就會導致癲癇發作。 精神健康專家表示, 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螢幕而引發的光敏感性癲癇, 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罪狀4:看3D需不斷運動眼睛肌肉
在3D電影上看到的立體, 與平時我們所看的真實的立體是不一樣的,
罪狀5:青光眼患者:有失明風險
青光眼患者以及可疑青光眼者則不宜看3D電影, 因為畫面刺激容易導致情緒激動, 黑暗環境容易引起眼壓升高, 誘發青光眼的急性發作, 處理不及時會失明。 同樣道理,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不宜看3D電影。
罪狀6:屈光不正者:不能舒適觀影
屈光不正包括遠視、近視、散光、老花眼等情況,
罪狀7:老年人、高度近視者:不能連續觀看
老年人、高度近視患者的調節力相對較弱, 不宜連續觀看3D影像, 不然, 眼睛不能耐受長時間的調焦, 容易產生眼睛不舒服或頭暈、嘔吐等不適。 此時應停下不再看, 如果經過眼睛休息, 頭痛、眼痛仍然不能緩解的, 應立即到眼科就診。 因此, 給這類人的建議是觀看一小時就休息一下。 此外, 由於3D電影畫面逼真, 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 也不宜看情節太過刺激的3D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