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骨刺概述

骨刺(Bone Spur)又稱骨質增生、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 是一種由於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以及關節邊緣軟骨下骨板病變, 導致關節症狀和體征的一組異質性疾病。 患病率與年齡、性別、民族以及地理因素有關, 隨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增加, 55歲以下男女患病率相當, 高齡男性髖關節受累多於女性, 而手部骨刺患者以女性居多。

骨刺發病與遺傳因素、肥胖、高齡、性激素水準、過度運動、吸煙等一般易感因素及創傷、關節畸形、長期慢性損傷等機械因素有關。 目前對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是十分清楚, 多認為與軟骨基質代謝失調、軟骨下骨板損害致使失去緩衝作用及關節內局灶性炎症有關。

疼痛是骨刺的主要症狀, 隨疾病發展逐漸出現晨僵、粘著感及關節攣曲、肌肉攣縮等表現, 體征主要有關節腫脹、關節彈響和關節活動受限。 骨刺易累及指間關節、膝關節、髖關節、頸椎及胸椎等, 此外還可見於肩鎖關節、顳下頜關節、肘關節等等。

根據症狀和影像學表現, 骨刺的診斷不難, 臨床上需要與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假性痛風、髖關節結核、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疾病相鑒別。 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症狀, 改善關節功能, 減少殘廢, 應根據不同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包括自我調理、醫療鍛煉、減肥、理療、針灸等,

藥物治療以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激素等為主, 對於功能嚴重障礙者可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大多數骨刺患者預後良好, 少部分患者遺留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