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有個特殊的生理現象, 出生後會出現黃疸, 稱為生理性黃疸。 如果年長兒及成人發生黃疸就不正常了。 足月新生兒一般生後2~3天出現, 這時皮膚呈淺黃色, 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 尿稍黃但不染尿布, 孩子沒有什麼不適, 一般生後2~4天黃疸最明顯, 1周左右就消退了。
觀察黃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線下進行。 如果屋子裡光線暗或在燈光下則看不清, 父母應及時觀察這一現象。 生理性黃疸血膽紅素在2~12毫克/分升。
早產兒, 低體重兒(小於2500克)生理性黃疸出現較晚, 一般生後3~5天出現, 6~8天達到高峰, 黃疸的程度也比足月兒重,
為什麼會發生生理性黃疸呢?胎兒為了適應胎內缺氧的環境, 他的紅細胞體積大、數量多, 以便攜帶更多的氧氣和營養, 供給胎兒的需要。 出生後新生兒開始用肺呼吸, 多餘的紅細胞被破壞而產生過多的膽紅素, 肝臟轉化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差, 使膽紅素在血中堆積所造成的。
新生兒在頭1~2天的紅細胞總數可高達每立方毫米500~700萬, 1個月末逐漸下降至450~460萬。 另外, 正常情況下, 膽紅素在腸道內由於細菌的作用, 才能變成尿膽元及糞膽元排出體外, 而使大便色黃。 剛剛出生的新生兒, 腸道內細菌少, 不能將肝臟所轉化的全部膽紅素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