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赤化毒湯
【別名】導神化毒湯【處方】木通、麥冬、甘草的功效與作用、辰砂(研,調)、燈心、梔子、酸棗的功效與作用仁的功效與作用(炒)。【功能主治】痘瘡已成漿,膿血繃急而脹痛者。【用法用量】導神化毒湯(《片玉痘疹...
2017-03-06 -
導赤各半湯
《症因脈治》卷二:導赤各半湯【處方】生地、木通、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川黃連的功效與作用、麥門冬、犀角。【功能主治】心火妄動,上刑肺金而致嗽血。【摘錄】《症因脈治》卷二《症因脈治》卷二:導赤各半湯【處方...
2017-03-06 -
導赤飲
《種痘新書》卷十二:導赤飲【處方】生地、木通、甘草的功效與作用、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麥冬(去心)、車前、滑石、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各等分。【功能主治】利小便。主痘瘡小便澀,煩渴,發驚。【用法用量】水煎服。...
2017-03-06 -
導赤承氣湯
【處方】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9克 細生地15克 生大黃9克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6克 黃柏6克 芒消3克【功能主治】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小便赤痛,心煩渴甚,脈左尺牢堅者。【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
2017-03-06 -
導赤通氣散
【別名】導赤通氣湯【處方】木通、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功效與作用、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麥門冬、石菖蒲、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身。【功能主治】痘疹心虛,聲不揚者。【用法用量】導赤通氣湯(《麻科活人》卷三)...
2017-03-06 -
導赤清心湯
【處方】鮮生地18克 辰茯神6克 細木通1.5克 原麥冬3克(辰砂染)粉丹皮6克 益元散9克(包煎)淡竹葉4.5克 蓮子心的功效與作用30支(沖)辰砂染燈心20支 瑩白童便150毫升(沖)【功能主治...
2017-03-06 -
導赤五苓散
【處方】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豬苓、澤瀉的功效與作用、白術、官桂、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木通、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等分(一方無桂)。【制法】上銼。【功能主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用法用量】...
2017-03-06 -
導赤地榆湯
【處方】地榆1錢半,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身(酒洗)1錢半,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炒)1錢,黃連的功效與作用(酒炒)1錢,黃芩的功效與作用(酒炒)1錢,槐花(炒)1錢,阿膠的功效與作用珠8分,荊芥穗8分,甘...
2017-03-06 -
《刪補名醫方論》導赤散
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 【組成】生地 木通 甘草梢 以上三味,水煎服 【注】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腸而出,以心與小腸為表裡也,然所見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
2017-03-07 -
導赤散治蕁麻疹體會
導赤散出於《小兒藥證真訣》,方由生地、木通、竹葉、甘草組成,適用於心經熱盛、口渴面赤、心胸煩熱、口舌生瘡等症狀,在臨床中取其新用治療蕁麻疹,獲得較好療效。 曾治患者孔某,女,17歲。軀幹、臀部、四肢...
2017-03-10 -
導赤散
導赤散應該屬於疏導類型的藥劑吧,它的顏色應該是紅色的,所以才會叫導赤散,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猜想吧,那麼究竟是不是這樣子的呢,導赤散又是做什麼用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導赤散吧。 【方劑...
2016-01-07 -
小兒導赤片
【產品名稱】小兒導赤片。 【產品分類】藥品/中成藥/兒科藥。 【批准文號】國藥准字Z20093052。 【包裝】15片*2板/盒*400盒/件。 【用途】清熱利便。用於胃腸積熱,口舌生瘡,咽喉腫...
2017-03-11 -
小兒導赤片(巍)的說明書
清熱解毒是一種常見的詞彙,大多數人生活一段時間體內就會淤積各種毒素,容易造成人體體溫過高。溫毒會造成人體口乾舌燥、大便幹小便黃等症狀,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及時服用小兒導赤片(巍...
2015-04-08 -
導赤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導赤散 【出 處】《小兒藥證直訣》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生地黃(6克) 木通(6克) 生甘草梢(6克) 竹葉(6克) 【方 訣】導赤生地與木通,草稍竹葉四般功...
2012-04-25 -
導赤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導赤承氣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赤芍藥9克、細生地15克、生大黃9克、黃連6克、黃柏6克、芒消3克。 【主 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小便赤痛,心煩渴甚,脈左尺牢...
2012-05-14 -
導赤丸的說明書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導赤丸 中文拼音:Daochiwan 劑型:丸劑(大蜜丸) 【成 份】連翹、黃連、梔子(姜炒)、關木通、玄參、天花粉、赤芍、大黃、黃芩、滑石。 【性 狀】本品為...
2012-12-11 -
小兒導赤片的說明書
【藥品名稱】: 小兒導赤片 【藥品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片;味微苦。 【藥物成分】: 大黃、滑石、地黃、梔子、木通、茯苓、甘草。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便。用於胃腸積熱,口舌生瘡...
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