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芋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瀉;斂汗;消腫;解毒。主泄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黃水瘡;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
2017-03-12 -
小血藤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散瘀止血。主瘡癤腫毒;乳癰紅腫;外傷出血;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外用:30g,鮮品可加倍,搗敷;或煎水洗;或幹葉研粉撒及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治癰疽焮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①《本草圖經》:敷貼腫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瘡出頭。 ③《綱目》: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
2017-03-12 -
落花生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花生莖葉細末懸液灌服0.1g/kg或0.63g/kg可顯著縮短小鼠斷尾出血時間和血凝時間,0.63g/kg還顯著拮抗60Co照射所致小鼠血小板數低下。 2.降壓作用花生葉醇提...
2017-03-12 -
南瓜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止血。主暑熱口渴;熱痢;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茄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血消腫。主血淋;下血;血痢;腸風下血;癰腫;凍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6-9g。外用:適量,煎水浸洗;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枯莖葉主凍腳瘡,...
2017-03-12 -
粗榧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抗癌。主白血病;惡性淋巴瘤。 用法用量 一般提取其生物鹼製成注射劑使用,具體用法用量: 1.治療白血病用中華粗榧總生物鹼每日50-100mg肌注,個別用至200mg.治療慢性粒細胞白...
2017-03-12 -
蔓荊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①《嶺南采藥錄》:葉,治跌打損傷,搗爛沖酒服,渣外敷;煎服治頭風。 ②《陸川本草》:枝葉,消腫止痛。治刀傷止血,跌打損傷,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沖酒飲。...
2017-03-12 -
竹節人參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生津利咽。主暑熱傷津;口乾舌燥;心煩神倦;咽痛音啞;虛火牙痛;脫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2g;或開水泡。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蓼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溫病發熱;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喉痹;熱痢;黃疸;丹毒;痄腮;口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汗塗。...
2017-03-12 -
石榴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收斂止瀉;角毒殺蟲。主泄瀉;痘風瘡;癩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敷患處。 2.《滇南本草...
2017-03-12 -
李樹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壯熱驚癇,腫毒潰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浴;或搗敷;或搗汁塗。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小兒壯熱,占疾,驚癎,作浴湯。 2....
2017-03-12 -
蔥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發汗,解毒消腫。治感冒風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中風,面目浮腫;瘡癰腫痛;跌打創傷。 ①《千金·食治》:青葉歸目。除肝中邪氣,安中補五臟,益目精(’精’,《政和本草》引作’睛’),殺...
2017-03-12 -
山蒼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理氣散結;解毒消腫;止血。主癰疽腫痛;乳癰;蛇蟲咬傷;外傷出血;腳腫;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水煎溫洗全身。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紫葳莖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涼血,散瘀。治血熱生風,身癢,風疹,手腳酸軟麻木,咽喉腫痛。 ①《別錄》:主痿躄,益氣。 ②《日華子本草》:葉:治熱風身癢,遊風風疹。 ③《綱目》:治喉痹熱痛,涼血生肌。 ④《分類草藥性...
2017-03-12 -
山橙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消腫止痛。主腎炎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熱痹;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直杆藍桉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清熱止癢。主感冒;流感;咽喉炎;燙傷;乳癰;風疹;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水翁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消滯;解毒殺蟲。主濕熱瀉痢;食積腹脹,乳癰;濕瘡;肢氣;疥癩;皮膚瘙癢;刀;槍傷。 【用法用量】外用: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牛西西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止癢;斂瘡;清熱解熱。主皮膚瘙癢;燙火傷;咽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內服:煎湯,15-30g;或絞汁。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苦竹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心;利尿明目;解毒。主熱病煩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瘡;目痛;失音;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療口瘡,目痛,明...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