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葵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止汗。主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煆存性研末,3-6g。外用:適量,煆存性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多花獼猴桃莖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除濕。主咽喉腫痛;癰腫疔瘡;毒蛇咬傷;燒燙傷;泄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葉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榆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安神;祛痰止咳。主水腫;小便不利;石淋;尿濁;失眠;暑熱困悶;痰多咳嗽;酒(查皮)鼻。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1...
2017-03-12 -
女貞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明目,解毒散瘀;消腫止咳。主頭目昏痛;風熱赤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瘡腫潰爛,水火燙傷;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含漱;熬膏塗或點眼...
2017-03-12 -
杏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明目。主水腫;皮膚瘙癢;目疾多淚;癰瘡瘰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煎水洗。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敷大惡瘡。 2.《本草蒙筌》:煎湯洗眼止淚。...
2017-03-12 -
龍眼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表清熱;解毒;燥濕。主感冒發熱;瘧疾;疔瘡;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疳疔,殺蟲,作茶飲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
2017-03-12 -
陰香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瀉;止血。主皮膚癢疹;風濕痹痛;泄瀉;痢疾腹痛;寒結腫毒及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能...
2017-03-12 -
棘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斂瘡解毒。主臁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綱目》:治脛臁瘡,搗敷之,亦可曬研,麻油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葡萄藤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水腫,小便不利,目赤,癰腫。 ①《滇南本草》:葉治火眼,汁治咳嗽。 ②《滇南本草圖說》:采葉貼無名腫毒。 ③《綱目》:飲其汁,利小便,通小腸,消腫滿。 ④《陸川本草》:治嘔吐,惡阻,腫...
2017-03-12 -
赤小豆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固腎縮尿;明目;止渴。主小便頻數;肝熱目糊;心煩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100g;或搗汁。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止小便數,去煩熱。 2.《日華子本草》:明目。 摘錄...
2017-03-12 -
水松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絡止痛;殺蟲止癢。主風濕骨痛;高血壓;腰痛;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山楂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癢,斂瘡,降血壓。主漆瘡,潰瘍不斂,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泡茶飲。外用:適量,煎湯洗。 各家論述 《肘後方》:莖葉煮汁,洗漆瘡。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山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主月經不調;崩漏;痛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地上部:作艾葉用。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馬藺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喉痹,癰疽,淋病。 ①《本經》:去白蟲。 ②《別錄》:療喉痹。 ③《本草匯言》:治大便不通及小便砂石淋濁諸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 注意 《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2017-03-12 -
青棉花藤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消腫解毒。主腰腿酸痛;風濕麻木;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臨床應用 治多年潰爛瘡...
2017-03-12 -
梅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澀腸止痢。主痢疾;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蒸熱熏。 【各家論述】《日華子本草》:煎濃湯,治休息痢並霍亂。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豇豆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小便;解毒。主淋症;小便不利;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葉60-9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滇南本草》:治淋症。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
羅布麻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瀉肝火、平肝熄風。用於肝火熾盛之頭痛眩暈、驚風抽搐。本品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用法用量 3~10克。水煎服;單味浸泡代茶服。 摘錄 《*辭典》
2017-03-12 -
毛葉柿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健脾胃;解瘡毒。主慢性腹瀉;小兒消化良;瘡癤;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煎水洗;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
芋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瀉;斂汗;消腫;解毒。主泄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黃水瘡;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