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血陰陽俱虛血瘀濕濁型消渴病腎病晚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血虛證:①面色無華;②唇甲色淡;③經少色淡;④舌胖質淡;⑤脈細。陰虛證:①怕熱汗出,或有盜汗;②咽幹口渴;③大便幹;④手足心熱...
2017-03-04 -
氣陰虛血瘀濕濁型消渴病腎病晚期
症狀:氣虛證:①神疲乏力;②少氣懶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脈弱。血虛證:①面色無華;②唇甲色淡;③經少色淡;④舌胖質淡;⑤脈細。陰虛證:①怕熱汗出,或有盜汗;②咽幹口渴;③大便幹;④手足心熱...
2017-03-04 -
陰虛血瘀型消渴痹症
症狀:肢體麻木,腿足攣急,酸脹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間為甚,或灼熱疼痛,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皮膚乾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幹不欲飲,便秘,舌質嫩紅或暗紅,苔花剝少津,脈細數或細澀。 治則治法:滋陰...
2017-03-04 -
氣虛不固型消渴汗症
症狀:自汗為主,動輒加重,氣短乏力,神疲懶言,容易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沉。 治則治法:益氣固表,收斂止汗。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等。 方藥:①玉屏風散(《醫方類聚》)合仙鶴草東加減。防風、炙黃芪...
2017-03-04 -
腎虛血瘀型消渴呆症
症狀:智能減退,腰膝酸軟,倦怠乏力,呆鈍少言,肢體麻木或疼痛,舌質淡暗有瘀斑(點)、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澀。 治則治法:補腎活血。 中成藥:五子衍宗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方藥:五子衍宗丸(《攝生眾...
2017-03-04 -
氣虛挾痰型肥胖
治療方法:治肥人嗜臥受濕方、治肥人嗜臥氣虛方。 證候表現:怠惰嗜臥。 病因病機:肥人是氣虛。是濕。 處方:宜人參、二術、半夏、甘草。 處方:蒼術、茯苓、滑石。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5-8冊)》...
2017-03-04 -
脾胃氣虛型虛勞
治療方法:四君子湯。 病因病機:脾胃氣虛 處方:四君子,參苓術草棗姜強。 證候表現:脈軟形衰面白黃,倦怠懶言食少氣 出處:《雜病心法要訣》·卷四十(卷)·虛勞治法(篇) 原文:脾胃氣虛四君子,脈軟...
2017-03-04 -
陽氣虛衰型痙病
治療方法:人參建中湯、參歸湯、三陰煎。 證候表現:痙證多汗者 處方:三陰煎。 處方:參歸湯。 處方:人參建中湯。 出處:《景嶽全書(卷1-12)》·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卷)·痙證(篇) 原文:痙證...
2017-03-04 -
陽氣虛衰型顫病
治療方法:地黃飲子加減。 證候表現:頭搖肢顫,筋脈拘攣,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懶言,動則氣短,自汗,小便清長或自遺,大便溏。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病因病機:陽氣虛衰,失于溫煦,筋脈不用 ...
2017-03-04 -
補氣虛、延緩衰老的食譜
吃什麼抗衰老金針菇燉公雞原料:金針菇100克,嫩公雞1500克(1只),料酒5克,食鹽2克,醬油10克,蔥15克,薑絲10克,濕澱粉20克,香油20克,味精1克,香菜15克,白糖3克。做法:1 將金...
2013-12-05 -
脾腎氣虛型慢性腎衰竭
症狀: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少納呆,腰酸膝軟,脘腹脹滿,大便不實,口淡不渴,舌淡有齒痕,脈沉細。 治則治法:益氣健脾強腎。 中成藥:腎炎康復片,口服,1次8片,1日3次。 方藥:六君子東加減。黨參...
2017-03-04 -
胃氣虛滯型流痰
治療方法:香砂六君子湯。 證候表現:肋條骨間生疽,脈弱作嘔。 病因病機:此胃虛也。 處方:宜服香砂六君子湯補之。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七(卷)·肋部(篇) 原文:脈弱作嘔此胃虛也,宜服香...
2017-03-04 -
中焦氣虛型流注
治療方法:調中大成湯。 證候表現:久潰膿水清稀,飲食減少,不能生肌收斂者。 處方:俱宜服調中大成湯。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二(卷)·發無定處(上)(篇) 原文:久潰膿水清稀,飲食減少,不...
2017-03-04 -
肺氣虛吃什麼好
養生之道網導讀:肺氣虛吃什麼好?肺氣虛指肺氣不足,患有久咳的人多半都有肺氣虛。秋冬季節氣候乾燥,肺氣虛的症狀加劇,要注意補肺氣,調理肺部。那麼,肺氣虛吃什麼好?看看下面的推薦吧。 什麼是肺氣虛? 肺...
2016-01-27 -
脾氣虛寒型乳癰
證候表現:食少泄瀉;乳癰。 治療方法:理中湯、理中東加人參附子。 病因病機:脾氣虛寒也。 處方:理中湯。 處方:理中東加人參、附子。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乳癰乳岩...
2017-03-04 -
胃氣虛寒型乳癰
治療方法:香砂六君子東加乾薑。 證候表現:食少作嘔;乳癰。 病因病機:胃氣虛寒也。 處方:香砂六君子東加乾薑。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乳癰乳岩(五一)(篇) 原文:...
2017-03-04 -
氣虛下陷型脫肛(直腸脫垂)
症狀:便後肛門有物脫出,直腸脫垂呈半球形成或圓錐形,甚則咳嗽,行走,排尿時脫出,勞累後加重;伴有脘腹重墜,納少,神疲體倦,氣短聲低,頭暈心悸。舌質淡體胖,邊有齒痕,脈弱。 治則治法:補中益氣,升提...
2017-03-04 -
氣虛熱盛型囊癰
治療方法:宜服托裡透膿湯,外用二味拔毒散圈敷腫根。 證候表現:生於腎囊,紅腫焮熱疼痛,身發寒熱,口幹飲冷,食少者。 病因病機:若氣怯食少者。 方用:宜服托裡透膿湯,外用二味拔毒散圈敷腫根。 處方:...
2017-03-04 -
脾氣虛熱型囊癰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湯。 證候表現:囊癰;體倦食少者。 病因病機:脾氣虛熱也。 處方:補中益氣湯。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囊癰(六三)(篇) 原文:體倦食少者,脾氣虛...
2017-03-04 -
氣虛濕熱型脫疽
治療方法:托裡散、活命飲、加減八味丸、十全大補湯。 證候表現:若色赤腫痛者。 病因病機:元氣虛而濕熱壅甚也。 處方:即用活命飲、托裡散之屬,以解其毒;仍速用補劑,如十全大補湯、加減八味丸。 出處:...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