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陰內托散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熟地 黃耆各4.5克 皂角的功效與作用針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穿山甲各1.5克【功能主治】治囊癰已成,腫痛發熱者。【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
2017-02-17 -
水飲內盛型支飲
治療方法: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證候表現:仲景雲: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之不愈 病因病機:實者 處方: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出...
2017-02-18 -
陰寒內盛型厥證
治療方法:理中湯、四逆湯。 證候表現:始得之身冷,脈沉,四肢逆,足蜷臥,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 處方:治之以四逆、理中之輩。 出處:《丹溪心法》·卷之四(卷)·厥(篇) 原文:所謂陰厥者,...
2017-03-04 -
陰寒內盛型泄瀉
治療方法:附子理中湯。 病因病機:中寒 證候表現:糟粕不化,色如鴨糞,澄澈清冷,小便清白 處方:附子理中湯。 出處:《醫宗必讀》·卷之七(卷)·泄瀉(篇) 原文:鶩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鴨糞,澄澈...
2017-03-04 -
陰寒內盛型噎膈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東加吳茱萸。 證候表現:食梗澀難下,則口開目瞪氣欲絕。 病因病機:寒月陰氣大助陰邪於外 處方:於正藥內加吳茱萸。 治則治法:大熱大辛苦之味,以瀉陰寒之氣。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
2017-03-04 -
陰寒內盛外感邪風型瘧疾
病因病機:寒瘧者,緣于先受陰寒,或沐浴之水寒,寒氣伏於肌腠之中,複因外感邪風觸之而發。正合經雲: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 證候表現:蓋寒瘧之脈證,弦緊有力,寒長...
2017-03-04 -
濁陰內蘊型癃閉
治療方法: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 病因病機:若因腎陽衰憊,命火式微,致三焦氣化無權,濁陰內蘊 證候表現:小便量少,甚至無尿、嘔吐、煩躁、神昏者 方用: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 治則治法:以溫補脾腎,和...
2017-03-04 -
水濕內盛型肥胖
治療方法:治肥人嗜臥受濕方、治肥人嗜臥氣虛方。 證候表現:怠惰嗜臥。 病因病機:肥人是氣虛。是濕。 處方:宜人參、二術、半夏、甘草。 處方:蒼術、茯苓、滑石。 出處:《證治準繩·雜病(5-8冊)》...
2017-03-04 -
濕熱內盛氣機阻滯型痿病
症狀:四肢痿軟,肢體困重,或微腫麻木,尤多見於下肢;或足脛熱蒸;或發熱,胸脘痞悶,小便赤澀;舌紅,苔黃厚膩,脈濡數。 病因病機:濕熱濡漬,壅遏經脈,營衛受阻。 治則治法:清熱燥濕,通利筋脈。 方藥...
2017-03-04 -
濕熱內盛型子滿
治療方法:東垣和氣飲。 病因病機:妊婦至七、八個月,此時受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之氣已足,形體俱成,毛髮漸生,其婦奉養本厚,安居太過,胎元肥壯,濕熱內盛,腹大如鼓,腹滿下墜,逼迫子戶,坐臥不安,謂...
2017-03-04 -
熱毒內盛型天行赤眼暴翳
治療方法:導赤散、四順散、八正散、治赤眼生翳熏洗方、治赤眼生翳外點方。 證候表現:初起陡然而起,腫痛,發來甚重,沙澀難忍,憎寒作熱,坐臥不安;或通夜行至達旦,羞明怕日,淚出如湯,鼻涕溏流,兩眼腫起...
2017-03-05 -
清陽、濁陰
【清陽、濁陰】“清陽”指體內輕清升發之氣;“濁陰”指體內較重濁的物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意思是說,陽主氣,輕清上...
2017-03-08 -
痰濁內盛型中風
治療方法:稀涎散、碧霞散。 證候表現:卒然僕倒,昏不知人,痰涎壅盛。 治則治法:宜吐之 處方:急救稀涎散,豬牙皂角肥實不蛀者四挺,去黑皮,晉礬光明者一兩,各為細末研勻,輕者五分,重者三字,溫水調灌...
2017-03-08 -
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指升清降濁機能障礙。當脾胃陽氣不足,運化功能減弱,不能腐熱水穀,化生精微,反而聚濕生痰,阻滯中焦,就會形成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病理變化。主要病狀有頭重眩暈、胸悶腹脹、食少、倦怠...
2017-03-10 -
濁陰不降
病因病理學名詞指飲食水谷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機。因脾胃陽氣不足,升清降濁功能失調所致。症見胸悶腹脹,便溏,小便黃及頭重體困,食少納呆,舌苔厚膩,脈滑等。治宜健脾祛濕,芳香化濁等。
2017-03-10 -
痰濕內盛昏昏睡 芡實蓮子苡仁湯
人的脾胃如果被濕困住了,就會出現渾身發沉、倦怠無力、愛睡覺的症狀。芡實和蓮子都有健脾益腎的作用,薏苡仁還有祛濕的功效再配上醒脾行氣開胃的陳皮,功效卓越。此外,豐隆穴也能改善痰濕狀況。 最近周圍...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