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氣不足型癇病
治療方法:養心湯。 證候表現:癇。 病因病機:心氣不足者安其神 治則治法:心氣不足者安其神 處方:養心湯。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四(卷)·癇(篇) 原文:心氣不足者安其神,(養心湯。)
2017-03-04 -
腎寒脾濕肝氣鬱滯型腹痛
治療方法:治腹痛水寒土濕木氣郁沖方。 病因病機:率因水寒土濕,木氣鬱沖所致 證候表現:心腹痛劇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 處方:宜薑、椒、附、桂,驅寒邪而達木鬱,必重用苓、甘,泄濕培土。 治則...
2017-03-04 -
肝胃不和型痞滿
治療方法:越鞠丸合枳術丸加減。 證候表現:脘腹痞悶,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善太息,嘔惡噯氣,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病因病機:肝氣犯胃,胃氣鬱滯 治則治法:疏肝解鬱,和胃消痞 方...
2017-03-04 -
肝氣乘脾型泄瀉
症狀:泄瀉腹痛,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而誘發,腹痛欲瀉,瀉後痛減;平素多伴胸脅脹悶,噯氣食少,矢氣頻作;舌苔薄白或薄膩,脈細弦。 病因病機:情志不暢,肝失條達,橫逆乘脾,脾運無權。 治則治法:抑肝...
2017-03-04 -
肝胃不和型泄瀉
治療方法:烏梅丸。 證候表現: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因病機:緣厥陰之經。木鬱風動,津液耗損,故見消渴。風木鬱沖,故心中疼熱。下泄脾陽,乙木愈鬱,己土被賊,...
2017-03-04 -
肝氣上逆型吐血
治療方法:解血平氣湯。 病因病機:人有大怒而吐血者 證候表現:人有大怒而吐血者,或傾盆而出,或衝口而來,一時昏暈 預後:亦生死頃刻也 治則治法:倘以止血藥治之,則氣悶而不能安;倘以補血藥治之,則胸...
2017-03-04 -
榮衛不和型吐血
治療方法:香蘇飲加柴胡黃芩當歸白芍丹皮阿膠。 病因病機:有外感風寒以致吐血,止後榮衛未和。 證候表現:吐血,必有身痛寒熱等證。 處方:香蘇飲加柴胡、黃芩、當歸、白芍、丹皮、阿膠治之。 出處:《血證...
2017-03-04 -
肝氣犯胃型嘔吐
症狀:嘔吐吞酸,噯氣頻頻,胃脘不適,胸脅脹痛,每遇情志刺激而病情加劇,苔薄白,脈弦。 病因病機:肝氣鬱結,橫逆犯胃。 治則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東加減。柴胡9g,枳殼9...
2017-03-04 -
肝胃不和型嘔吐
治療方法:宜二陳東加枳實、木香各半錢,或吳茱萸湯,不效則丁沉透膈湯,及五膈寬中湯。 證候表現:氣嘔吐,胸滿膈脹,關格不通,不食常飽,食則吐。 病因病機:此因盛怒中飲食而然 方用:宜二陳東加枳實、木...
2017-03-04 -
肝氣上逆型嘔吐
治療方法:二陳東加藿香砂仁撫芎香附紫蘇連翹、逍遙散、左金丸。 病因病機:或因氣逆 證候表現:必痛連脅筋 處方:宜二陳東加藿香、砂仁、撫芎、香附、紫蘇、連翹之類,或另用左金丸、逍遙散之類。 出處:《...
2017-03-04 -
肝脾不和型痢疾
病因病機:久痢傷及厥陰,上犯陽明,氣上撞心 證候表現:饑不欲食,幹嘔腹痛 處方:烏梅圓主之。 治則治法:肝為剛髒,內寄相火,非純剛所能折;陽明腑,非剛藥不復其體 處方:仲景《厥陰篇》中,列烏梅圓,...
2017-03-04 -
肝氣虧虛型脅痛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柴胡青皮。 病因病機:肝氣虛 證候表現:脅痛者,悠悠不止,耳目??善恐 處方:四物東加柴胡、青皮。 出處:《類證治裁》·卷之六(卷)·脅痛(篇) 原文:肝氣虛,脅痛者,悠悠不止,...
2017-03-04 -
肝火旺盛脾胃不和怎麼治
一、肝火旺盛脾胃不和怎麼治二、肝火旺盛脾胃不和吃什麼三、肝火旺盛脾胃不和吃什麼水果肝火旺盛脾胃不和怎麼治1、綠豆粥用料:綠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制法:綠豆、粳米用水淘洗乾淨,入鍋中,...
2016-08-19 -
肝氣鬱結型積聚
症狀:腹中結塊柔軟,時聚時散,攻竄脹痛,脘脅脹悶不適,苔薄,脈弦。 病因病機:肝失疏泄,腹中氣結成塊。 治則治法:疏肝解鬱,行氣散結。 方藥:逍遙散、木香順氣散加減。柴胡9g,當歸15g,白芍12...
2017-03-04 -
肝胃不和型積聚
病因病機:經曰: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複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脾氣行乎四肢,脾氣既痞,四肢無以受氣,故不收,不收猶不舉也。脾色黃而合肉,氣痞不運,熱郁於中 證候表...
2017-03-04 -
肝氣鬱結型癭病眼病
症狀:雙眼突出,胸悶,頸前腫大,質軟不痛,胸脅竄痛,病情常隨情志波動。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數。 治則治法:疏肝理氣、消癭散結。 中成藥: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逍遙散加減,柴胡、...
2017-03-04 -
脾氣不升型癃閉
症狀: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小腹墜脹,氣短,語聲低微,精神疲乏,不思納食,舌淡苔薄,脈弱。 病因病機:脾氣下陷,中氣虛弱,清陽不升,濁陰難降,小便不利。 治則治法:升清降濁,化氣行水。...
2017-03-04 -
營衛不和型消渴汗症
症狀: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或半身或局部汗出。舌質淡,苔薄白,脈緩。 治則治法:調和營衛,固表斂汗。 方藥:桂枝東加龍骨牡蠣湯(《金匱要略》)合仙鶴草東加減。桂枝、白芍、龍骨、牡蠣、仙鶴草...
2017-03-04 -
肝脾不和型消渴腸病
症狀: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繁,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治法:抑肝扶脾,建中止瀉。 中成藥:舒肝和胃丸、逍遙丸等。 方藥...
2017-03-04 -
腎氣不固型虛勞
治療方法:仲景八味丸。 證候表現:其證頭旋眼暈,身疼腳弱,心怯氣短,自汗盜汗,或發寒熱,或五心常熱,或往來潮熱,或骨蒸作熱,夜多惡夢,晝少精神,耳內蟬鳴,口中無味,飲食減少。 病因病機:《難經》曰...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