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熱痰毒型癰
症狀:多繼發於乳蛾、口疳、齲齒或頭面瘡癤之後,頸旁結塊,形如雞卵,灼熱疼痛。初起色白濡腫,逐漸皮色轉紅;惡寒發熱,頭痛項強,咽痛口幹,溲赤便秘。舌質紅,舌苔薄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散風清熱,化痰...
2017-03-04 -
熱毒熾盛型癰(頦癰)
治療方法:內疏黃連湯。 證候表現:一名頦癰,腫痛焮赤,若便秘,唇焦大渴者。 處方:宜內疏黃連湯。 治則治法:宜內疏黃連湯清之。 出處:《外科心法》·卷二(卷)·面部(篇) 原文:若便秘,唇焦大渴者...
2017-03-04 -
陽氣虧虛型癰(臀癰)
證候表現:若陽虛不能潰,或膿清不能斂者。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湯。 病因病機:若陽虛不能潰。 處方:補中益氣湯。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臀癰(五六)(篇) 原文:若陽...
2017-03-04 -
腎陰虧損型癰(臀癰)
治療方法:六味丸加五味子。 病因病機:若陰虛不能消散。 證候表現:若陰虛不能消散,或作渴便淋者。 處方:六味丸加五味子。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臀癰(五六)(篇) ...
2017-03-04 -
毒蘊五臟型癰(臀癰)
治療方法:內消沃雪湯、如意金黃散。 證候表現:臀癰生於臀上胯下近大腿處;形大如盤,腫闊盈尺,上覆其腰,下遮其胯。如初起患上有頭,紅熱墜重如石,口幹發熱者。 病因病機:此毒從五臟蘊積。 處方:宜內消...
2017-03-04 -
脾胃氣虛型癰(臀癰)
證候表現:若脾虛不能消散,或不潰不斂者。 病因病機:若脾虛不能消散。 治療方法:六君子加川芎當歸黃芪。 處方:六君子加芎、歸、黃芪。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臀癰(五...
2017-03-04 -
濕熱蘊結型癰(懸癰)
治療方法:初起氣壯實者,宜用九龍丹瀉去病根。稍虛者,仙方活命飲利去濕熱。 證候表現:生於篡間,尚未成膿,小水澀滯者。 治則治法:宜用九龍丹瀉去病根。 方用:初起氣壯實者,宜用九龍丹瀉去病根。稍虛者...
2017-03-04 -
熱毒壅盛型癰(懸癰)
治療方法:消毒散加山甲皂角刺。 證候表現:如十餘日後,腫勢已成,不得內消。 處方:宜托裡消毒散加山甲、皂角刺,服之自破。 出處:《外科正宗》·卷之三(卷)·下部癰毒門(門) 原文:如十餘日後,腫勢...
2017-03-04 -
肝膽濕熱型癰(懸癰)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 證候表現:初起腫痛而小便赤澀者。 病因病機:肝經濕熱也。 處方:龍膽瀉肝湯主之。 出處:《瘍科心得集》·卷中(卷)·辨囊癰懸癰論(篇) 原文:初起腫痛而小便赤澀者,肝經濕熱...
2017-03-04 -
氣陰兩虛型癰(懸癰)
治療方法:清心蓮子飲加制甘草。 證候表現:小便澀而脈無力者;懸癰。 處方:清心蓮子飲加制甘草。 出處:《景嶽全書》·卷之四十六賢集外科鈐(下)(卷)·懸癰(六四)(篇) 原文:小便澀而脈無力者,清...
2017-03-04 -
風溫襲阻型癰(耳癰)
病因病機:如風溫襲阻。 證候表現:初起必寒熱往來,頭痛,耳中腫脹,脈弦硬數,似乎瘧狀。 治療方法:小柴胡湯。 處方:用牛蒡、荊芥、薄荷、夏枯草、丹皮、山梔,或小柴胡湯。 出處:《瘍科心得集》·卷上...
2017-03-04 -
風溫化火型癰(耳癰)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 證候表現:或至三、五日後,脹痛更甚,身熱不和;脹痛時如針刺,內成膿矣。 病因病機:風溫化火,必挾肝邪上升。 處方:用羚羊角、丹皮、山梔、鉤勾、夏枯草,或龍膽瀉肝湯。 出處:...
2017-03-04 -
肝鬱氣滯型瘰鬁
症狀:頸部一側或兩側腫塊大如豆粒,脹痛或隱痛,數量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胸脅作脹,煩躁易怒,納少口幹;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或弦滑。 治則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開鬱散(《...
2017-03-04 -
脾虛痰滯型瘰鬁
治療方法:香砂六君子湯。 證候表現:瘰鬁馬刀潰破後食少便瀉者。 處方:宜香砂六君子湯。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卷)·項部(篇) 原文:食少便瀉者,宜香砂六君子湯;
2017-03-04 -
毒鬱血滯型麻風
證候表現:皮損有斑疹、丘疹、斑塊、結節和彌漫性浸潤等,形態似瘤型,多彌漫不清,呈淡紅或棕褐色。分佈廣泛,不完全對稱。眉毛、頭毛均可脫落,晚期亦可形成“麻風獅面”。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
2017-03-04 -
熱盛血滯型月經先期
治療方法:用姜芩四物湯通之。逐瘀須用佛手散。 證候表現:月經先期而至,若血澀少,其色赤者。 病因病機:血滯薑芩丹附延。若血澀少,其色赤者,乃熱盛滯血。 處方:血滯薑芩丹附延。用四物東加薑黃、黃芩、...
2017-03-04 -
痰濕阻滯型閉經
症狀:月經延後,經量少,色淡,質黏稠,漸至月經停閉;形體肥胖,神疲倦怠,胸悶嘔惡,面浮肢腫,帶下量多,色白質稠,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苔白膩,脈滑。 治則治法:健脾燥濕化痰,活血調經。 中成藥:二陳...
2017-03-04 -
瘀血停滯型小產
治療方法:回生丹、益母丸。 病因病機:惡血不出凝脹痛;若惡血瘀滯不行。 證候表現:惡血不出凝脹痛。腹脅脹痛者。 處方:回生益母酌相當。回生丹。 處方:回生益母酌相當。益母丸。 出處:《婦科心法要訣...
2017-03-04 -
氣虛血滯型小產
辨證:然胞胎傷損而流血者,其傷淺;血室傷損而流血者,其傷深。傷之淺者,疼在腹;傷之深者,暈在心。同一跌撲損傷,而未小產與已小產,治各不同。 病因病機:妊婦有跌撲閃挫,遂致小產,血流紫塊,昏暈欲絕者...
2017-03-04 -
氣滯型子腫
證候表現:妊娠三四月後,肢體腫脹,始於兩足,漸延于腿,皮色不變,隨按隨起,胸悶脅脹,頭暈脹痛,苔薄膩,脈弦滑。 病因病機:妊娠數月,胎體上升,機括為之不利,肺氣壅塞,不能通調水道,或素性抑鬱,氣滯...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