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膠黃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阿膠黃連湯 【出 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 成】陳阿膠4.5克(烊沖)、生白芍6克、小川連1.8克(蜜炙)、鮮生地18克、青子芩3克、雞子黃1枚(先煎代水)。 【主 治】傷寒...
2012-05-14 -
吳茱萸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吳茱萸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吳茱萸9克 人參9克 生薑18克 大棗4枚 【功 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 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食後泛泛欲嘔,或嘔吐酸水,...
2012-05-15 -
回陽救急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救急湯 【出 處】《傷寒六書》 【組 成】熟附子(9克) 乾薑(6克) 人參(6克) 炙甘草(6克) 炒白術(9克) 肉桂(3克) 陳皮(6克) 五味子(3克)茯苓(9克) 制...
2012-05-15 -
當歸四逆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當歸四逆湯 【出 處】《傷寒論》 【分 類】溫裡劑-溫經散寒 【組 成】當歸(12克) 桂枝(9克) 芍藥(9克) 細辛(3克) 通草(6克) 大棗(8枚,擘[bo]) 炙甘草(...
2012-05-15 -
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上。 【組 成】黃芪三兩[9g] 芍藥三兩[9g] 桂枝三兩[9g] 生薑六兩[18g] 大棗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參)。 【方 訣】①...
2012-05-15 -
白通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白通湯 【出 處】《外台》卷二引《肘後方》 【組 成】大附子1枚(生,削去黑皮,破8片),乾薑半兩(炮),甘草半兩(炙),蔥白14莖(一方有犀角半兩)。 【主 治】傷寒泄痢不已,...
2012-05-15 -
大建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建中湯 【出 處】《金匱要略》 【分 類】溫裡劑-溫中祛寒 【組 成】蜀椒(6-10克 )炒去汗 乾薑(10-15克) 人參(6-10克) 【功 用】補虛緩急,散寒止痛。 ...
2012-05-15 -
理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理中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人參 乾薑 甘草(炙) 白術各9克 【功 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 治】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
2012-05-15 -
小建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小建中湯 【出 處】《傷寒論》 【分 類】溫裡劑-溫中祛寒 【組 成】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藥(18克) 生薑(9克) 大棗(6枚) 炙甘草(6克)。 【方 訣】小建...
2012-05-15 -
旋覆代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旋覆代赭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旋覆花(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三兩(9g) 代赭石(苦,寒。主鬼注、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
2012-05-16 -
定喘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定喘湯 【出 處】《扶壽精方》 【組 成】白果21枚(去殼,炒黃色,分破)、麻黃、款冬花、桑皮(蜜炙)各9克、蘇子6克、法制半夏(如無,甘草煎湯,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 黃...
2012-05-16 -
蘇子降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蘇子降氣湯 【組 成】紫蘇子9克、半夏9克、前胡6克、厚樸6克、陳皮3克、甘草6克、當歸6克、生薑兩片、大棗1個、肉桂3克。 【方 訣】蘇子降氣橘半歸,前胡桂朴懆薑隨; 或加沉香去...
2012-05-16 -
枳實薤白桂枝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枳實薤白桂枝湯 【出 處】《金匱要略》 【組 成】枳實四枚(12g)、厚樸四兩(12g)、薤白半升(9g)、桂枝一兩(6g)、瓜蔞一枚、搗 (12g)。 【功 用】通陽散結,祛痰...
2012-05-16 -
丁香柿蒂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丁香柿蒂湯 【出 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 成】丁香、柿蒂、人參、生薑。 【功 用】溫中降逆,益氣和胃。 【主 治】胃虛有寒,呃逆不止,或噁心嘔吐,得熱則減,得寒則甚者。
2012-05-16 -
橘皮竹茹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橘皮竹茹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中 【組 成】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棗5枚、生薑9克、甘草6克、人參3克。 【功 用】理氣降逆,益胃清熱。 【主 治】久病體弱或吐下後胃...
2012-05-16 -
旋複代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旋複代赭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旋複花9克 人參6克 代赭石12克 甘草9克(炙) 半夏9克(洗) 生薑10克 大棗12枚(擘) 【功 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
2012-05-16 -
瓜蔞薤白白酒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瓜蔞薤白白酒湯 【出 處】《金匱要略》 【組 成】瓜蔞實一枚(24g)薤白半升(12g) 白酒七升( 【方 訣】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痹胸悶痛難當,喘息短氣時咳唾,難臥仍加半夏良。 ...
2012-05-17 -
半夏厚朴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半夏厚朴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下 【組 成】半夏一升(12g) 厚樸三兩(9g) 茯苓四兩(12g) 生薑五兩(15g) 蘇葉二兩(6g) 【方 訣】半夏厚樸痰氣疏,茯苓生...
2012-05-17 -
厚朴溫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厚朴溫中湯 【出 處】《內外傷辨惑論·卷中·肺之脾胃虛方》 【組 成】厚朴 薑制 陳皮去白,各一兩(各9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錢(各5g) 乾薑七分(2g) ...
2012-05-17 -
身痛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身痛逐瘀湯 【出 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 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紅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沒藥6克、當歸9克、靈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龍6克(去土)...
20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