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虛感寒型產後發熱
病因病機:凡新產後,榮衛俱虛。 證候表現:易發寒熱,身痛腹痛。 處方:決不可妄投發散之劑,當用生化湯為主,稍佐發散之藥。 治則治法:大抵產後,先宜補血,次補氣。 處方:若偏補氣而專用參、芪,非善也...
2017-03-04 -
肝經濕熱型陰癢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外用蛇床子散。 證候表現:陰部瘙癢難忍,坐臥不安,外☆禁☆陰皮膚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潰,或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呈泡沫米泔樣,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煩易怒,...
2017-03-04 -
肝腎陰虛型陰癢
治療方法:知柏地黃東加當歸、梔子、白鮮皮。 證候表現:陰部瘙癢難忍,乾澀灼熱,夜間加重,或會陰部膚色變淺白,皮膚粗糙,皸裂破潰;眩暈耳鳴,五心煩熱,烘熱汗出,腰酸腿軟,口幹不欲飲;舌紅苔少,脈細數...
2017-03-04 -
熱毒型陰瘡
證候表現:外☆禁☆陰部皮膚局限性焮紅腫脹,破潰糜爛,灼熱結塊,膿苔稠粘,或膿水淋瀝;全身見身熱心煩,口幹納少,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病因病機:濕熱之邪內侵,與陰部氣血相搏結,經脈阻塞,蘊結成...
2017-03-04 -
寒濕型陰瘡
治療方法:陽和東加防己、黃芪或托裡消毒散。 證候表現:陰部肌膚腫潰,觸之堅硬,色晦黯不澤,日久不愈,膿水淋瀝,疼痛綿綿;伴面色白,精神不振,疲乏無力,畏寒肢冷,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沉細緩。 病...
2017-03-04 -
氣虛下陷型陰瘡
治療方法:宜用補中益氣東加山梔、牡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證候表現:腫悶脫墜者。 方用:宜用補中益氣東加山梔、牡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處方:補中益氣東加山梔、牡丹皮。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七(卷...
2017-03-04 -
火盛積熱型陰瘡
治療方法:抽薪飲、大分清飲。 證候表現: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病因病機:淋澀而火盛痛脹者。 處方:宜大分清飲。 處方:或抽薪飲。 出處:《景嶽全書(卷26-38)》·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下)(卷)...
2017-03-04 -
熱毒壅盛型陰瘡
證候表現:若會陰部一側,或雙側局限性紅腫疼痛,灼熱結塊,釀膿未破,身熱口渴,舌紅苔黃。 病因病機:為熱毒壅盛。 治則治法: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處方: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出處:《...
2017-03-04 -
血虛挾寒型不孕症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桂附紫石英。 證候表現:脈證寒者;月經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無子。 處方: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類是也。 出處:《濟陰綱目》·卷之六(卷)·求子(門) 原文:脈證寒者,四物加桂、...
2017-03-04 -
實寒型月經後期
症狀:月經週期延後,量少,色暗黑,夾有血塊;小腹冷痛拒按,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脈沉緊。 治則治法:溫經散寒,活血調經。 中成藥:少腹逐瘀膠囊。 方藥: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人參、當歸、川芎...
2017-03-04 -
外感風寒型經行身痛
治療方法:麻黃四物湯、桂枝四物湯。 證候表現:經來身痛有表發。(注)經來時身體痛疼,若有表證者。 治則治法:經來身痛有表發。酌用前麻黃四物、桂枝四物等湯以發之。 處方:麻黃四物。 處方:桂枝四物。...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子癇
治療方法:治妊娠中風方、葛根湯、治妊娠中風角弓反張方。 病因病機:論曰:夫妊娠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後複遇風寒相摶。 證候表現:發則口噤背強,名之曰痙。(又雲痓)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子嗽
治療方法:桔梗散。 證候表現:妊娠四五月,咳嗽,喘急不食。 病因病機:若因外感風寒。 處方:宜桔梗散。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卷)·安胎下(篇) 原文:若因外感風寒,喘急不食,宜桔梗散。
2017-03-05 -
風寒型小兒感冒
證候表現: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噴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紅,苔薄白,脈浮緊。 病因病機:外感風寒,客於腠理,邪正交爭,肌表被束,故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肺氣失宣,氣道不利,故鼻塞流...
2017-03-05 -
腹部中寒型小兒腹痛
證候表現:腹部疼痛,陣陣發作,痛處喜暖,得溫則舒,遇寒痛甚,腸鳴轆轆,面色蒼白,痛甚者額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或兼吐瀉,小便清長,舌淡紅,苔白滑,脈沉弦緊,指紋紅。 病因病機:有外感寒邪或飲食生...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驚風
治療方法:桂枝湯、葛根湯。 病因病機:如外感風寒。 處方: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輩。 出處:《嬰童百問》·卷之二(卷)·第十六問慢驚(篇) 原文:如外感風寒,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輩,其他可以類推矣。
2017-03-05 -
胎中受寒型夜啼
治療方法:白芍藥湯、沖和飲加鹽炒茱萸茴香、釣藤膏、烏梅散。 證候表現:有遇黃昏後至更盡時,哭多睡少,有啼聲不已,直到天明,故腰曲額汗,眼中無淚,面瑩白而夾青,伏臥而啼,入盤腸內吊之證。 病因病機:...
2017-03-05 -
傷暑脾寒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東加藿香、理中丸。 證候表現:如初水瀉,無熱無渴者。 處方:不可服玉露散太多,恐犯胃氣也。宜理中東加藿香煎成湯,澄冷服;或理中丸,用冷水化開服之。 出處:《幼科發揮》·因五邪之氣所生...
2017-03-05 -
脾虛食滯外感風寒型積滯
治療方法:六聖丸、當歸散、百傷飲、勻氣散、烏犀丸。 證候表現:致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飲食不思,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醙臭。 病因病機:皆因乳哺不節,過餐生冷堅硬...
2017-03-05 -
肺氣虛寒衛衰不固型鼻鼽
治療方法:溫肺止流丹加減。鼻癢甚,可酌加僵蠶、蟬蛻;若畏風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乾薑、大棗等。臨床上亦可用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加減。 證候表現: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嗅覺減退,畏風...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