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肝經濕熱型陰癢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 外用蛇床子散。

證候表現:陰部瘙癢難忍, 坐臥不安, 外☆禁☆陰皮膚粗糙增厚, 有抓痕, 黏膜充血破潰, 或帶下量多, 色黃如膿, 或呈泡沫米泔樣, 或灰白如凝乳, 味腥臭;伴心煩易怒, 胸脅滿痛, 口苦口膩, 食欲不振, 小便黃赤;舌體胖大, 色紅, 苔黃膩, 脈弦數。

病因病機:肝經濕熱, 隨經脈下注于前陰, 日久生蟲, 濕熱薰蒸, 蟲毒侵蝕則瘙癢難忍, 皮膚增粗如革, 甚則破潰充血。 濕熱穢液下瀉則帶下量多, 色質味異常。 熱毒熾盛則如膿如酪, 濕盛則如水如泔。 胸滿口苦, 小便黃及舌脈所見均為肝經濕熱之征。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 殺蟲止癢。

方用: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 外用蛇床子散。

處方: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

處方:萆薢滲濕湯(《瘍科心得集》)。

處方:蛇床子散(《中醫婦科學》1979年版)。

出處:《中醫婦科學》·第五章婦科雜病(篇)·第四節陰癢(章)

原文:肝經濕熱證主要證候:陰部瘙癢難忍, 坐臥不安, 外☆禁☆陰皮膚粗糙增厚, 有抓痕, 黏膜充血破潰, 或帶下量多, 色黃如膿, 或呈泡沫米泔樣, 或灰白如凝乳, 味腥臭;伴心煩易怒, 胸脅滿痛, 口苦口膩, 食欲不振, 小便黃赤;舌體胖大, 色紅, 苔黃膩, 脈弦數。 證候分析:肝經濕熱, 隨經脈下注于前陰, 日久生蟲, 濕熱薰蒸, 蟲毒侵蝕則瘙癢難忍, 皮膚增粗如革, 甚則破潰充血。 濕熱穢液下瀉則帶下量多, 色質味異常。

熱毒熾盛則如膿如酪, 濕盛則如水如泔。 胸滿口苦, 小便黃及舌脈所見均為肝經濕熱之征。 治法:清熱利濕, 殺蟲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 外用蛇床子散。 (1)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甘草生地原方治肝經火盛、濕熱下注所致熱癢陰腫及筋痿陰濕等症。 方中龍膽草瀉肝經火熱之邪為君;柴胡、黃芩、梔子苦寒, 助龍膽草清瀉肝火為臣;澤瀉、木通、車前引濕熱之邪從小便而解, 當歸養血補肝, 緩諸藥苦寒之弊而共為佐, 甘草調和諸藥而為使。 陰蟲侵蝕者加鶴虱、川楝子、檳榔;大便乾燥者加大黃、枳實;小便短赤加瞿麥、滑石;外☆禁☆陰皮膚破潰加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冰片(沖);帶下色黃呈泡沫狀加茵陳、椿根皮,
呈凝乳狀加土茯苓、萆薢。 (2)萆薢滲濕湯(《瘍科心得集》)重在清熱利濕, 引濕熱從小便而解。 適用於脾虛生濕, 濕鬱化熱, 濕熱下注, 熱邪熏灼, 陰部癢痛, 小便黃赤者。 (3)蛇床子散(《中醫婦科學》1979年版)水煎, 趁熱先熏後坐浴。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濕熱型腹瀉

    病情分析:1.1中醫治療主證:腹瀉,稀便或膿血便,泄下急迫或瀉而不爽,肛門灼熱,腹痛,裡急後得,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治則:清熱化濕解毒,行敢寬中止痛.方藥:白頭翁東加味,白...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