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陳四逆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茵陳四逆湯 【出 處】《衛生寶鑒·補遺》 【組 成】乾薑45克 甘草(炙)60克 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 茵陳180克 【主 治】黃疸陰證。皮膚涼又煩熱,欲臥水中,喘嘔,...
2012-05-08 -
三仁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三仁湯 【出 處】清·《溫病條辨》。 【組 成】杏仁五錢 飛滑石六錢 白通草二錢 白蔻仁二錢 竹葉二錢 厚朴二錢 生薏 【功 用】清利濕熱,宣暢氣機。 【主 治】濕溫初起,頭痛...
2012-05-08 -
當歸拈痛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當歸拈痛湯 【出 處】《醫學啟源》卷下 【組 成】羌活半兩,防風3錢,升麻1錢,葛根2錢,白術1錢,蒼術3錢,當歸身3錢,人參2錢,甘草5錢,苦參(酒浸)2錢,黃芩1錢(炒),知母...
2012-05-08 -
苓桂術甘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苓桂術甘湯 【出 處】《金匱要略》 【組 成】茯苓四兩(12克) 桂枝去皮三兩(9克) 白術二兩(6克) 甘草炙二兩(6克) 【功 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 治】中陽不足...
2012-05-08 -
清暑益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暑益氣湯 【出 處】《溫熱經緯》卷四 【分 類】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 用】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主 治】暑熱耗氣傷津。身...
2012-05-10 -
五葉蘆根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五葉蘆根湯 【出 處】清•薛生白的《濕熱病篇》 【組 成】藿香葉二錢 薄荷葉六分 鮮荷葉一錢 冬瓜子五錢 佩蘭葉一錢五分 枇杷葉五錢,去毛筋、炒黃 活水蘆根一兩。 【主 治】濕熱...
2012-05-10 -
黃芩滑石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滑石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黃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豬苓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 【主 治】濕溫病,身疼痛,口不渴,或渴不多飲,汗出...
2012-05-11 -
杏仁滑石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杏仁滑石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杏仁9克、滑石9克、黃芩6克、橘紅4.5克、黃連3克、郁金6克、通草3克、厚樸6克、半夏9克。 【功 用】苦辛通降,清利三焦濕熱...
2012-05-11 -
藿朴夏苓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朴夏苓湯 【出 處】《醫原)卷下 【組 成】杜藿香6克、真川樸3克、姜半夏4.5克、赤苓9克、光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末1.8克、豬苓4.5克、淡香鼓9克、建澤瀉4.5克。...
2012-05-11 -
宣白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宣白承氣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生石膏15克、生大黃9克、杏仁粉6克、栝樓皮4.5克。 【功 用】清肺定喘,瀉熱通便。 【主 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寧...
2012-05-14 -
冬地三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冬地三黃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麥冬24克、黃連3克、葦根汁100毫升(沖)、元參12克、黃柏3克、銀花露100毫升(沖)、細生地12克、黃芩3克、生甘草9克。 ...
2012-05-14 -
導赤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導赤承氣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赤芍藥9克、細生地15克、生大黃9克、黃連6克、黃柏6克、芒消3克。 【主 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小便赤痛,心煩渴甚,脈左尺牢...
2012-05-14 -
豬膚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豬膚湯 【組 成】鮮豬皮60克、白粉(米粉)50克、白蜜30克。 【功 用】滋潤肌膚,光澤頭髮,減少皺紋。 【用 法】于空腹時服食20~30克,日服三次。 【方 解】 方中豬...
2012-05-14 -
阿膠黃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阿膠黃連湯 【出 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 成】陳阿膠4.5克(烊沖)、生白芍6克、小川連1.8克(蜜炙)、鮮生地18克、青子芩3克、雞子黃1枚(先煎代水)。 【主 治】傷寒...
2012-05-14 -
吳茱萸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吳茱萸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吳茱萸9克 人參9克 生薑18克 大棗4枚 【功 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 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食後泛泛欲嘔,或嘔吐酸水,...
2012-05-15 -
回陽救急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救急湯 【出 處】《傷寒六書》 【組 成】熟附子(9克) 乾薑(6克) 人參(6克) 炙甘草(6克) 炒白術(9克) 肉桂(3克) 陳皮(6克) 五味子(3克)茯苓(9克) 制...
2012-05-15 -
當歸四逆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當歸四逆湯 【出 處】《傷寒論》 【分 類】溫裡劑-溫經散寒 【組 成】當歸(12克) 桂枝(9克) 芍藥(9克) 細辛(3克) 通草(6克) 大棗(8枚,擘[bo]) 炙甘草(...
2012-05-15 -
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上。 【組 成】黃芪三兩[9g] 芍藥三兩[9g] 桂枝三兩[9g] 生薑六兩[18g] 大棗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參)。 【方 訣】①...
2012-05-15 -
白通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白通湯 【出 處】《外台》卷二引《肘後方》 【組 成】大附子1枚(生,削去黑皮,破8片),乾薑半兩(炮),甘草半兩(炙),蔥白14莖(一方有犀角半兩)。 【主 治】傷寒泄痢不已,...
2012-05-15 -
大建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建中湯 【出 處】《金匱要略》 【分 類】溫裡劑-溫中祛寒 【組 成】蜀椒(6-10克 )炒去汗 乾薑(10-15克) 人參(6-10克) 【功 用】補虛緩急,散寒止痛。 ...
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