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壞疽性膿皮病?
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復發性破壞性潰瘍性皮膚病,可併發系統性疾病。約半數患者有腸炎、關節炎或血癌。一般認為與免疫系統受損害有關。
2017-02-25 15 -
壞疽性膿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皮損好發於下肢、臀部、軀幹。初發皮損多種多樣,可為紅色丘疹、水皰、膿皰或結節。初發皮損短期內迅速壞死形成潰瘍,潰瘍邊緣皮膚呈紫紅色,其下方組織有潛行破壞,基底呈潮紅顆粒狀,表面附有惡臭的黃綠色膿液,常結淺黃綠色蠣殼樣癡。潰瘍中心不斷癒合,
-
壞疽性膿皮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皮質激素 適用於病情較重的急性病例,必要時可試用衝擊療法。2.免疫抑制劑 僅用子有內臟損害者,可用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3.抗菌藥物 可採用美滿黴素及柳氮碘胺吡啶等。4.全身支援療法 應用高蛋白飲食、轉移因數等。5.局部治療 以生理鹽
-
擠牛奶者結節的治療與護理
(一)中醫治療 口服板藍根沖劑,或銀翹解毒丸。 (二)西醫治療 本病因有自限性,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可對症處理,防止繼發感染。外用爐甘石洗劑或黃連軟膏。必要時可內服病毒靈。 [護理] 1.隔離病牛,並作相應的消毒及對症下藥。 2.擠奶時做好
2017-02-25 12 -
汗證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如痘既出之後,或盜汗如雨,自汗如淋者。 預後:恐表虛後,必漿清而過汗,痘必皮薄,慎勿袖手旁觀。 處方:急宜用人參、炙芪、當歸、白芍、桂枝、麥麩(炒),以斂汗固表。 出處:《種痘新書》·卷之四(卷)·初熱雜症(篇) 原文:如痘既
-
唇舌病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若熱毒盛者,至二三日間,其唇必紫黑,或硬或裂,兼之口內又或腥臭難聞,此皆毒火內熾所致也。 證候表現:至二三日間,其唇必紫黑,或硬或裂,兼之口內又或腥臭難聞。 治則治法:急宜解毒為主。 處方:其唇之硬裂者最凶,宜清脾胃之火,解毒
2017-02-25 12 -
喉痛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至起脹時喉痛。 病因病機:是咽中有痘而痛也。 預後:雖痛無妨。 處方:仍用理咽與噙,但不可服。 治則治法:此際臟腑空虛,咽喉雖痛亦敢用補,不敢進涼。 預後:俟內痘靨而喉自不痛矣。 出處:《種痘新書》·卷之四(卷)·初熱雜症(篇
-
聲啞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又有感冒風寒而失聲者。 證候表現:又有感冒風寒而失聲者,則必有嗽,而音渴不清者。 處方:宜用甘桔東加防風、荊芥。 治則治法:以疏其風寒,則音亮矣。 出處:《種痘新書》·卷之四(卷)·初熱雜症(篇) 原文:又有感冒風寒而失聲者,
-
風入腠理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發熱之時,腠理開張,或中風邪。 證候表現:忽然直視張口,吐舌不能言語,是中風也。 處方:宜用參蘇飲或消風散。一時無藥,則以薑汁灌下,且用推拿法。又用頂方,以桃樹皮、薑蔥、豆豉、川烏共搗,燒酒炒溫,敷臍及囟門二處,汗出自愈。若起
2017-02-25 12 -
中痰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發熱之時,或有毒火薰蒸,痰涎壅盛,滯於咽喉。 證候表現:不能言語,其狀與中風同,但喉內痰鳴,是中痰也。 預後:最為危急。 處方:須以生薑汁灌下。若不能進藥,須用鴨翅毛透入喉中,攪出痰涎,令其自吐,先去咽內痰涎,乃可進藥,然後用
-
失血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熱毒之氣,氾濫無拘,而血亦隨之走泄。 證候表現:故或吐、或衄、或便、或從陽瘡而出者。 預後:皆惡候也。若瀉膿血如死肝豆汁者,胃爛也。從瘡毒而出血者,肉分空虛,元氣為之走泄也,俱不可治。惟衄血乃毒氣斬關而出,為可治耳。 治則治法
2017-02-25 10 -
挫喉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挫喉者,食則必惡,飲則必嗆,飲食不能下嚥也。 預後:初熱有此多凶。 病因病機:蓋毒氣壅盛,上逆咽喉,故飲食難下也。 治則治法:急宜解毒利咽為主。 預後:失此不治,恐變爛咽失音之症,則難療矣。 處方:須用甘桔東加減。桔梗、陳皮、
2017-02-25 10 -
泄瀉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若小便清利,其糞或白或青,或食物不化,其氣腥,其泄則滑溜,自下而無聲者。 病因病機:虛泄也。 處方:宜用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散(治虛泄甚效。)白術(一錢)人參茯苓薏苡仁蓮子山楂神曲(各五分)肉蔻(去油)訶子(煨,用肉)陳皮(各
-
嘔吐黃水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若腹痛則毒留脾胃,為禍不淺。 證候表現:若腹痛則毒留脾胃,為禍不淺,宜寬脾解毒,或可救也,然此必大熱熏灼,口中作臭,唇皮硬,舌有苔,乃為毒留於內也。 治則治法:宜寬脾解毒,或可救也。 處方:須用陳皮、厚樸、山楂、牛蒡、慈菇、石
2017-02-25 13 -
幹嘔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幹嘔之症,乃毒火內鬱,不得外宣,故時時張口,似吐非吐。 病因病機:乃毒火內鬱,不得外宣。 預後:如見此症,其贓已敗,其毒內攻,最為危險。若咽喉作痛,不能納物,再加失聲,其死必矣。 治則治法:但初見即宜解毒兼利小便。 處方:用梔
-
嘔吐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上焦吐者,胃有痰熱,必心渴;作渴,二便不利,此熱症也。 病因病機:胃有痰熱,必心渴。 處方:宜用桔梗、陳皮、半夏、香附、藿香、木通、車前、茯苓、甘草。 出處:《種痘新書》·卷之四(卷)·初熱雜症(篇) 原文:上焦吐者,胃有痰熱
-
腹痛型痘(初熱雜症)
病因病機:有外感風寒,兼飲食停滯而作痛者。 證候表現:則其痛多急,而啼叫必甚,每在臍以上痛,痛時面青唇白而手足冷,此感冒積滯而痛也。 處方:升消平胃散(治感冒積滯作腹痛者,一劑立愈。)川芎香附(炒)蒼術紫蘇厚朴(薑汁炒,各五分)藿香砂仁
2017-02-25 10 -
驚搐型痘(初熱雜症)
證候表現:驚搐之症,多出心經,有目睛上吊口不能言者,有身若反弓手足僵直者,有目翻白而雙手擎拳者,或牙關緊閉,或口吐白涎。或舌頻出入,名蛇舌風;或大叫如鴉聲而即死者,名烏鴉風;或嘴歪頭搖者,名黃揭風;或十指擎摣者,名鸚爪風。如此之症,俱為
-
痘六七日虛證型痘
病因病機:其氣虛血弱。 證候表現:色必淡白,形不雄偉,或頂陷,或皮皺,內症則噁心,少食,便溏;年少未進穀食者,腸胃薄劣,最多虛症。 預後:七日以來,元氣用事,不能勝毒,使之外出,多有內陷致變者。 處方:餘最究心是症,調之應手取效。魏氏保
-
痘六七日實證型痘
病因病機:成漿之後,務要根盤,即化一線,圈紅緊附,頂滿滾圓,是為毒化;若頂陷頂皺,根盤黯僵,其毒與氣血交凝。 治則治法:實宜攻,虛宜補。實火宜清,攻不宜早。看來火色大赤,痘形色濕潤,方可攻托。否則搔擦立至,幹剝毒陷不治。虛有血虛氣虛之分
2017-02-2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