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全 哪些中藥有祛暑、防中暑作用?
1.綠豆
綠豆有消暑止渴、解毒清熱、滲濕利尿之效。夏日常喝些綠豆湯或綠豆粥,對預防中暑有良效。
2.絲瓜皮
絲瓜皮有清暑熱、止煩渴的功效。每次用鮮絲瓜皮20克,分2次煎服。治療中暑、心煩、口渴等。
3.荷葉
荷葉用於治療中暑、頭悶、痱毒、身癢等最佳。有解毒清熱、解暑醒脾等功效。尤其是新鮮荷葉善消夏日之暑邪以化穢濁。每次15克,分2~3次煎服。
4.西瓜翠衣
西瓜翠衣西瓜皮有清熱、止渴、利尿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夏日心煩、燥熱、口渴、小便短少、口舌生瘡等。每次30克,煎服3~4次代茶飲。
5.竹葉
竹葉治療夏日受熱心煩、小便深黃、量小不暢、口舌生瘡功效頗佳。有清熱除煩、清心利尿的作用。每次10克,分2次煎服。
6.藿香
藿香對夏日感冒頭痛、噁心嘔吐、胸脘悶脹、腹痛腹瀉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有理氣和胃、解胃化濕等功效。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鮮藿香用量可加至30克。
7.佩蘭
佩蘭常用於治療夏日頭暈昏悶、胸脘悶脹、食少、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有解暑、化濕、醒脾、和胃等作用。每次15克,分2~3次煎服。鮮佩蘭用量可加至30克。
8.香薷
香薷多用於治療夏日發熱發汗、頭重身痛、腹痛腹瀉等,是治療“陰暑”的解表藥。有發汗解表、祛暑化濕之效。每次3~10克。體弱多汗及“陽暑”者忌用。
9.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主要有祛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有外感傷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泄瀉的患得患者,均可使用。
10.十滴水
十滴水有祛暑散寒、健胃之功效。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者,可用此藥預防中暑。
11.人丹
人丹具有清熱解暑、避穢止嘔之功效,是夏日常用的防暑成藥。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