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補中益氣湯有那些

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臨床常用於治療內臟下垂、慢性胃腸炎、慢性菌痢、脫肛、重症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後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科之眼臉下垂、麻痹性斜視等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

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現用於子宮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內臟下垂者。
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後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癒;一則升提中氣,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之證自複其位。
“補中益氣黃芪主,人參甘草白術輔,升柴陳皮當歸身,益氣升陽脾胃補。”

歸經
足太陰陽明藥
方 義:1.肺者氣之本,黃芪-補肺固表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參、甘草-補脾益氣,和中瀉火為臣。
3.白術燥濕強脾,當歸和血養陰為佐。
6.升麻-以升陽明清氣;柴胡-以升少陽清氣==陽升則萬物生,清升則陰濁降。
6.加陳皮者-以通利其氣。
7.生薑-辛溫;大棗甘溫==用以和營?,開腠理,致津液諸虛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變化方:1.除當歸、白術,加木香、蒼術-名調中益氣湯,治脾胃不調,胸滿肢倦,食少短
氣,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調中益氣湯,治氣虛多汗,餘治同前。
3.加蒼術倍分,半夏﹑黃芩各三分-名參術益胃湯,治內傷勞倦,燥熱短氣,口渴
無味,大便溏黃。
4.去白術,加草蔻、神曲、半夏、黃柏-名升陽順氣湯,治欱食勞倦所傷,滿悶短
氣,不思食,不知味,時惡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陽湯,治婦人經水不調,或脫血後食少水瀉。
6.加黃柏、生地-名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治陰火乘陽發熱晝甚,自汗短氣,口
渴無味。

7.加白芍、細辛、川芎、蔓荊-名順氣和中湯,治清陽不升,頭痛惡風,脈弦微細。
8.加羌活、防風、細辛、川芎-名調榮養?湯,治勞力傷寒,體熱,惡寒,微渴,汗出,身痛,脈浮無力。
煎服法:薑三片,棗二枚,煎。

主治
1.治煩勞內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
2.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
3.或瘧痢脾虛,久不能愈。
4.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證。中氣下陷證。
加 減:1.血不足-加當歸。
2.精神短少-加人參、五味子。
3.肺熱咳嗽-去人參。
4.嗌幹-加葛根。
5.頭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
6.腦痛-加槁本、細辛。
7.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活、防風。
8.有痰-加半夏、生薑。
9.胃寒氣滯-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熱痛-加黃連。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濕勝-加蒼術。
17.陰火-加黃柏、加熟地、山藥。
18.陰虛-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藥。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黃。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麥冬、五味,秋加麻黃、黃芩,冬加不去根節麻黃,天寒加乾薑。
21.泄瀉-去當歸,加茯苓、蒼術、益智。

益氣健脾
李燕舞等研究發現,大黃致脾虛模型大鼠胃壁細胞電鏡下可見明顯擴張的分泌小管,小管內可見增長密集的微絨毛,囊泡狀結構少見,未見線粒體結構異常,提示脾虛大鼠胃壁細胞超微結構呈應激狀態,補中益氣湯對其超微結構的異常改變有恢復作用。
許琦等和鄭小偉等研究提示,脾虛大鼠胃壁細胞胃泌素受體的結合位點數顯著減少,導致脾虛大鼠胃黏膜的防禦性下降,對攻擊因數的敏感性增強,同時可見胃黏膜組織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補中益氣湯可以升高脾虛大鼠胃泌素受體的結合位點數,升高胃黏膜組織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升高脾虛大鼠胃泌素含量。
目前的研究證實,補中益氣湯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除傳統的益氣健脾、甘溫除熱等作用外,至少還包括保護臟器功能(肝、肺、消化道、骨髓等)、抗不育、抗前列腺增生、抗疲勞、抗衰老以及改善骨代謝等藥理作用;這些研究為臨床擴大補中益氣湯的應用範圍,以及進一步發展中醫補益或扶正理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