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兒童用藥10大誤區

與成年人不同,兒童的身體抵抗力較弱,生病是常有的事情,與成年人相同,兒童生病了也需要吃藥,但是,許多家長就忽視了兒童用藥的特殊性,採用了一些比較蠢的方式,結果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下面我們看看兒童用藥都有哪些誤區?

兒童用藥的10大誤區

果汁服藥

用果汁送服藥物,或吃藥後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會中和鹼性藥物,或使藥物提前分解,降低藥效。

喂藥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藥物的藥效,干擾礦物質和維生素在腸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與某些中藥中的蛋白質、鞣酸等成分起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剝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藥物~般對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環,如剝去溶衣或壓碎服用,易產生不良反應。

盲目聯合用藥

有些家長傾向于聯合用藥,如孩子發燒了,會同時使用中成藥和西藥,或者同時服用幾種西藥,以為使用多種“有針對性”的藥能更有效地治療疾病。可能使某些藥物的成分疊加服用,因某些成分過量服用而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編輯推薦

小孩發燒哪些方法退燒最快

小孩積食的原因及危害

孩子消化不良 怎麼處理

將成人藥減量給孩子服用

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是“小了一號”的大人,以為大人與小兒用藥只是劑量的不同。於是,孩子生病時,有些家長會將成人藥減量給孩子服用。可能因小兒代謝、耐受性差而損害自身機體,產生嚴重副作用。

用藥原則顛倒

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但家長有時會顛倒“用藥原則”,如孩子得了濕疹,會找些中藥給孩子服用;孩子感冒、支氣管炎不選擇口服藥物,而要求醫生輸液,認為“吊水”好得快。用藥原則顛倒,從安全用藥角度,對孩子其實是增加了用藥安全隱患,畢竟肌肉注射和靜脈給藥不良反應更多,從藥物經濟學角度,過多靜脈給藥則帶來醫療資源的浪費。

弄錯劑量,毫升毫克分不清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一些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提醒家長們仔細識別。例如,抗過敏的西替利嗪滴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的劑量是0.25ml(相當於2.5mg),有些醫生喜歡寫2.5mg,如果把這裡的2.5mg錯看成2.5ml,那給孩子服用的量就達到中毒量了,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報導過這樣的例子。

濫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發燒,家長們首先擔心發展成肺炎,於是隨意使用抗生素預防肺炎。事實上,感冒發燒沒那麼容易就發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於治療細菌性肺炎,但不能預防肺炎,預防肺炎可以考慮接種肺炎疫苗。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幾率,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濫補營養品

一些家長長期給孩子服用鈣劑,造成骨骼的過早鈣化,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更甚者給予大量營養補品,卻不知道這些營養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類激素物質,用之過多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的紊亂,形成早熟或影響發育。有的家長把維生素視為營養藥物而不加限制地使用,這樣容易導致維生素中毒,應以食物中的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亂用止瀉藥

兒童腹瀉發病率較高,治療應根據脫水、電解質紊亂程度適當給予液體療法、飲食療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家長不加選擇地亂用止瀉藥,用後腹瀉雖然減輕,但因腸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狀。

兒童用藥安全3要訣

1、藥量不多也不少

給小朋友的藥量,是依據年齡、體重(身高)來計算的喲!

◎主動提醒醫生、配藥醫生,仔細確認小朋友的年齡、體重、身高。

◎小朋友的肝腎發育未完全,一次給藥的劑量錯誤,就可能產生毒性或治療失效,每次服用藥量應力求精確。磨粉分包誤差大,應避免採用。

◎精確好用的量具、喂藥器,先確認藥量刻度,並正確量取,小朋友才能吃進適當的藥量。

2、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鬧嗆吐,您應選擇適合小朋友吃的藥劑。

◎主動向醫生、配藥醫生說明孩子吃藥的需求,希望優先提供優先選用液劑、糖漿、懸浮劑等喝的藥品。

◎另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固體藥品。例如原廠包裝的顆粒狀的粉劑、容易咬碎的咀嚼錠等。

3、仔細核對藥袋、妥善保存藥品、記錄用藥情形

◎向醫生索取藥單(處方箋),拿單領藥。

◎領藥時核對藥單、藥袋等,是否正確無誤。

◎不用標示不清的磨粉藥、分裝藥水。

◎將藥品放在適當、安全的地方,以免兒童誤食。

◎把孩子用藥情形,仔細記錄下來。

編輯推薦

小孩發燒哪些方法退燒最快

小孩積食的原因及危害

孩子消化不良 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