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養生無非就這10穴,簡單易學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夠加強抗病才能,進步人體免疫性能。
三裡內關穴,胸腹中妙訣。
曲池與合穀,頭面病可徹。
腰背痛相連,殷門昆侖穴。
頭項若有病,後溪並風池。
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風池穴
取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凸起處。
辦法:
1、先將右手拇指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使勁一捏一松25下;
2、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
3、雙手兩拇指分按兩風池,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使勁揉撚旋轉各50下。
2、曲池穴
取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屈肘成直角時在紋外端凸起處,掌心向內取穴。)
辦法:
1、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對面),拇、食兩指同時使勁捏撚50下;
2、換左手拇指捏拿揉撚右肘曲池50下。
編輯推薦
體內有濕氣 按摩五個穴位即可去除
找准5個穴位每天按摩1分鐘,有奇效!
女性保健?多按摩這些穴位
3、內關穴
取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辦法:
1、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與內關絕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壓撚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撚揉右手內關50下。
4、合穀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辦法:
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穀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穀50下。
5、後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骨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辦法:
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使勁掐捏撚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撚揉右手後溪50下。
2、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
6、環跳穴
取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辦法:
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
7、足三裡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辦法:
1、衣著內衣正坐,雙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別離按壓在兩腿足三裡上,餘四指併攏扶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使勁按揉50下。
2、雙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裡50下。足三裡是降虛火、定神志、強健保健的要穴。
8、殷門穴
取穴:在大腿前面,當承扶與委中連線上(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公告通知
1、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
2、兩手掌別離按兩腿殷門,同時高低摩擦50下。
9、陽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膝下腓骨頭前下方凸起處。
公告通知
1、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他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使勁揉撚50下。
2、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使勁拍打各50下。
10、昆侖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前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凸起處。
公告通知
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住右足昆侖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使勁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昆侖穴50下。
2、兩拇指分按兩足昆侖穴同時揉撚50下。
編輯推薦
體內有濕氣 按摩五個穴位即可去除
找准5個穴位每天按摩1分鐘,有奇效!
女性保健?多按摩這些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