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肝第一大穴,每天按一按排肝毒消火氣
肝火實火之一種,是指肝亢的病理現象。由肝失疏泄,氣鬱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係。
臨床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證。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規律、心情積鬱導致。中醫有“肝主目”的說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現為一些眼部症狀,如:視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紅、眼幹、耳鳴等。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第1、2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
【按摩太沖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消化系統疾病:腹痛腹脹,咳逆納差,大便困難或溏瀉。
2、心血管系統疾病:心絞痛,胸肋脹痛。
3、神經系統疾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4、五官科疾病:目赤腫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鳴,耳聾。
5、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收縮不全,遺尿,癃閉,淋病,陰縮,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氣,乳癰,腸炎,頸淋巴結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減少症,四肢關節疼痛,肋間神經痛,下肢痙攣,各種昏迷。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腦血管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痹、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配合谷位稱為四關穴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口喎等。
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配合太沖穴向行間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臟鬱結的作用。
【溫馨提示】
按摩太沖穴的手法: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撚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左太沖穴1分鐘。
太沖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按摩腳上的太沖穴減輕感冒帶來的不適,甚至可以使感冒痊癒。
具體方法是: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而後用大拇指由湧泉穴向腳後根內踝下方推按,連續推按5分鐘,然後,再用大拇指按摩太沖穴(大腳趾與二腳趾縫上1.5分處)由下向上推按,雙腳都按摩,每側按摩5分鐘。按摩後,即刻會感到咽痛減輕,其他症狀也會隨之減輕;甚至痊癒。
中醫理論中
“火”是外邪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由於外界氣候變化,引起人體的“邪氣”。火氣大時,會讓口乾舌燥,口臭、長青春痘、牙齦浮腫疼痛、皮膚瘙癢、便秘、痔瘡出血等症狀。
養肝第一大穴!每天按一按:排肝毒,消火氣!
說到肝火,說到生氣,就不得不提到太沖這個奇妙的穴位。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也就是說,肝臟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沖穴找到形質。
編輯推薦:
五種方法,輕鬆養好你的肝 每天刮肝經,無病一身輕!- 不花錢能治病的十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