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上髮際
耳上髮際 經外穴名別名耳上。 《千金要方》:“卒癲,灸耳上髮際各五十壯。”位即耳尖直上入髮際處。 主治癭氣,癲癇等病症。 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2017-03-09 16 -
驚傷
驚傷 病證名因受驚嚇所致的疾病。 《張氏醫通·神志門》:“驚則氣亂,鬱而生火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或自汗,或眠異夢,隨即驚覺。” 治有溫膽東加熟棗仁,或選用遠志丸、妙香散、平補正心丹、龍齒清魂散等方。 《醫醇剩義·驚
2017-03-09 8 -
沒藥雞子酒方(跌打損傷)
跌打損傷指跌打、打傷、摔傷、金刃傷、竹木傷等外傷病和燒傷、凍傷、毒蟲咬(螯)傷、毒蛇咬傷、狂犬病等損傷性疾病的範疇。選擇藥酒,應注重辨證論治。 (《太平聖惠方》 【配方】沒藥(研末)半兩,生雞子三枚,細酒一升。 【制法】上藥先將雞子開破,
2017-03-09 39 -
沒藥酒方(產後血暈)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沒藥半兩。 【制法】上一味,用酒三盞,將沒藥磨盡。 【主治】治產後血暈,及腹疼。 【用法】每服一盞,煎沸溫服。 說明:《普濟方》同上。
2017-03-09 7 -
大腸熱
腸熱 病證名因過食辛辣燥熱之品,外感熱邪或肺移熱於大腸所致。 症見口燥唇焦,腹滿疼痛,大便硬結或便溏腐臭,肛門腫痛,便血或痔瘡出血,小便短赤,舌苔黃幹,脈有力。 治宜清腸涼血,用槐花散。
2017-03-09 8 -
美髯醑(烏須黑髮)
【來源】《攝生秘剖》 【配方】桑椹子(火燒幹)十兩,何首烏(用黑芝麻煮過)十兩,冬青子(鹽水炒)二兩,旱蓮草(曬乾)三兩,熟地黃(懷慶者)七兩,烏飯葉(切碎)三兩,黑豆皮(不用豆)三兩,幹茄花(淨瓣)三兩,烏犀角(用銅罐河水熬,滴水成珠)
2017-03-09 25 -
肝火眩暈
肝火眩暈 病證名腎陰不足,肝火上亢所致的眩暈。 《證治匯補·眩暈章》:“肝火眩暈,黑瘦人腎水虧少,肝枯木動,複挾相火,上踞高巔而眩暈。”證見頭暈頭痛,面紅升火,口苦目赤,舌質紅,脈弦。 偏火旺者,治宜清肝瀉火,用龍膽瀉肝湯;偏陰虛
2017-03-09 11 -
穀瘕
穀瘕 病名能食便少,久而腹內結塊,推之可動者。 《諸病源候論·癥瘕病諸候》:“人有能食而不便,初亦不覺患,久乃腹內成塊結,推之可動,故名為穀瘕也。”參見瘕條。
2017-03-09 6 -
秘傳藥酒(手足不遂)
【來源】《萬病回春》 【配方】當歸、白芍(炒)、生地、牛膝、秦艽、木瓜、黃柏(鹽炒)、杜仲(薑炒)、防風、陳皮各30克,川芎、羌活、獨活各25克,白芷30克,檳榔18克,肉桂、炙甘草各10克,油松節15克,酒1.5公斤。如久痛,可加虎脛骨
2017-03-09 25 -
蜜膏酒(失音)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蜜、飴糖各250克,生薑汁、生百部汁各12毫升,棗肉(搗泥)、杏仁(搗泥)各75克,橘皮末60克。 【制法】先將杏仁和水1公斤,煮取減半,去渣,再將其餘各味入內,文火再熬,取1公斤。 【主治】肺氣虛寒,風
2017-03-09 5 -
蜜酒(風癮疹)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沙蜜120克,糯米飯120克,幹曲150克,熟水1.5公斤。 【制法】將沙蜜同糯米飯、曲、水共入瓶內,封7日成酒,去渣備用。尋常以蜜入酒代之,亦良。 【主治】風疹風癬。 【用法】每次食前,溫服1杯,每日3次。
2017-03-09 6 -
陽明經腳氣
病名風寒暑濕流注足陽明胃經而成的腳氣。見《三因極病證方論》卷三。證見寒熱,呻欠,口鼻幹,腹脹,髀膝臏中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皆痛。若風勝者自汗、寒勝者無汗痛甚,暑勝者熱煩,濕勝者重著腫滿。治宜微利之,用黃左經湯等方。 防治腳氣的小
2017-03-09 6 -
木防己酒(小兒癇證)
【來源】《普濟方》 【配方】木防己一錢四分,鉛丹、防風、桂心、龍齒各八分,丹砂、甘草(炙)各六分,獨活二分,細辛、當歸、乾薑各五分,莽草一分。 【制法】上切,入絹袋中,酒五升浸五熟。 【主治】治小兒風癇發動,手足不仁。 【用法】初服半合,
2017-03-09 7 -
木瓜酒即溶劑(痹證)
【來源】《科技簡報》 【配方】木瓜18750克,桑枝25000克,川芎6250克,桑寄生16250克,天麻6250克,當歸、川斷各12500克,甘松6250克,紅花12500克,懷牛膝18750克,生玉竹31250克,制狗脊18750克,
2017-03-09 9 -
番茄和黃瓜不能同吃嗎
導讀:我們經常聽說某某食物不能與某某食物一起吃之類的飲食禁忌,其實在營養界,類似“黃瓜番茄不能同吃”這樣的食物相克理論早已被批判了無數次。但遺憾... 我們經常聽說某某食物不能與某某食物一起吃之類的飲食禁忌,其實在營養界,類似“黃瓜番茄
2017-03-09 10 -
內消浸酒方(瘰癘)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仙人杖草根並苗一斤,羌活(去蘆頭)二兩,杏仁(去皮尖研炒)二兩。 【制法】上三味,將前二味細剉,入研杏仁,以醇酒一鬥,於瓶內密封,七日後取開。 【主治】治風熱毒氣,結成瘰癘。 【用法】每日空心暖服一盞,臨睡再
2017-03-09 15 -
遊風證
病名系指內外障兼有頭痛而無定處的病證。見《證治準繩·雜病》、《張氏醫通》卷八:“頭風痛無常位,……若痛緩而珠赤,必變外障……不赤痛而昏眇者,內證(內障)成矣。”某些內外障眼疾均可出現此證。
2017-03-09 7 -
南藤酒(痹證)
【來源】《本草綱目》 【配方】石楠藤1公斤,曲200克,糯米5公斤。 【制法】用石楠藤煎汁,同曲、米如常法釀酒。 【主治】風寒濕痹,腰膝無力,跌打瘀痛。 【用法】每服1-2杯,每日3次。 說明:本方源於《本草綱目》,其卷二十五附諸藥酒條雲
2017-03-09 7 -
1罐啤酒熱量高 更適合烹飪用
核心提示:臺灣《華人健康網》近日刊文,罐裝啤酒所含的酒精和熱量偏高,易導致肥胖。其實,啤酒更適合用於烹飪,加入肉類等食物中燉煮或熬湯,不僅可揮發酒精,菜肴中還能保留獨特的麥香味及甘甜味,增加風味,減少調味料的使用量。 炎炎夏日,許多人喜
2017-03-09 10 -
奧沙普秦腸溶片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奧沙普秦腸溶片 英文名稱:Oxaproz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商品名稱:奧沙普秦腸溶片 【是否處方】 處方藥 【是否醫保】 否 【運動員慎用】 否 【主要成分】 本品
2017-03-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