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鑽天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祛風除濕。主感冒;肝炎;痢疾;風濕疼痛;腳氣腫;燒燙傷;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燒炭研末調搽;或熬膏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4 -
榆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榆錢:安神健脾。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帶。 皮、葉:安神,利小便。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體虛浮腫。內皮: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榆錢:1~3錢;皮、葉3~5錢。接骨以內皮酒調包敷患處,止血用內皮研粉撒布
2017-03-12 10 -
香阿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健胃消積;散寒止痛。主食積;消化不良;脘脅冷痛;風濕關節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2g。外用:適量,熬制藥膏或研末入膏藥內敷貼。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6 -
菴閭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行瘀,祛濕。治婦女血瘀經閉,產後停瘀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①《本經》: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 ②《別錄》:療心下堅,膈中寒熱,周痹,婦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③《藥性論》:益氣,主男子陰
2017-03-12 18 -
五葉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主肺熱咳嗽;小便不利;淋病;水腫;癰腫療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10g;鮮者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8 -
自消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主小兒頭瘡,口瘡,牙痛,肺熱咳嗽咯血,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水腫,腎結石,膀胱炎,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或搗爛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
2017-03-12 6 -
相思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通九竅,治心腹氣。止熱悶頭痛,風痰。殺腹藏及皮膚內一切蟲。 ②《現代實用中藥》:治皮膚病疥瘡、頑癬等,為浸劑或糊劑。 【用法用量】不宜內服,以防中毒。外用:搗爛塗敷患處。 【摘錄】《*辭典》
2017-03-12 8 -
炮掌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解痙,解毒。 附方 ①治小兒臍風:炮掌果五至八粒,搗爛拌蜜服。外用果汁搽肚臍及雙膝眼穴、寸口(兩處皮膚先用三棱針刺破)。 ②治濕疹,皮炎,瘡癰:炮掌果適量,煎水外洗。 摘錄 《*辭典》
2017-03-12 24 -
貓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生肌。主燒燙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塗擦。 附方 治Ⅰ、Ⅱ度燒傷:貓油、狗油各等量。每日三至四次塗搽患處。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3 -
水松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絡止痛;殺蟲止癢。主風濕骨痛;高血壓;腰痛;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6 -
黍莖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止血;解毒。主小便不利;水腫;妊娠尿血;腳氣;苦瓠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燒存性研末,每次1g,每日3次。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補缺肘後方》:中苦瓠毒,煮(黍穰)令濃,飲
2017-03-12 8 -
吳萸葉五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舒筋;理氣化痰。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水腫;跌打損傷;勞傷咳嗽;哮喘;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3 -
鼠曲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祛風除濕;解毒。主咳喘痰多;風濕痹痛;泄瀉;水腫;蠶豆病;赤白帶下;癰腫疔瘡;陰囊濕癢;蕁麻疹;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2017-03-12 9 -
犛牛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熄風。主高熱驚癇;血熱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不湯,15-30g。 【各家論述】《本草綱目》:治驚癇,熱毒,諸血病。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8 -
小棕包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斂瘡殺蟲。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褥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每次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7 -
山柑算盤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感冒發熱;署熱口渴;口腔炎;濕疹;瘡瘍潰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外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枝、葉:味苦,甘澀、性涼。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感冒發熱,暑熱口渴,
2017-03-12 6 -
小連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調經,通乳,消腫,止痛。治吐血,衄血,子宮出血,月經不調,乳汁不通,癤腫,跌打損傷,創傷出血。 ①《峨嵋藥植》:葉及花枝:煮肉服,產婦有發奶之效。 ②《現代實用中藥》:止血。治吐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等。又用
2017-03-12 11 -
蠮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咳降逆。主咳嗽;嘔逆;鼻塞。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5-1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本經》:主久聾,咳逆,毒氣,出刺,出汗。 2.《別錄》:療鼻窒。 3.《日華子本草》:治嘔逆。生研罯竹木刺。 4.
2017-03-12 10 -
烏骨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腫;止咳。主跌打扭傷;骨折;閉經;風濕痹痛;痄腮;帶狀皰疹;瘡腫;毒蛇咬傷;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9 -
落地小金錢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痄腮;癤瀉痢疾;痔瘡;濕疹;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