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灰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大骨節病,蝕癰疽惡肉。 ①《本經》:主黑子,去肬息肉,疽蝕,疥瘙。 ②《唐本草》:煮小豆,大下水腫。 ③《本草拾遺》:和醋熨心腹冷氣痛及血氣絞痛,冷即易。 ④《綱目》:治犬咬,熱灰敷之,蝕諸癰疽惡肉。 附方 治陰冷疼悶,冷氣
2017-03-12 9 -
草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燥濕健脾。治心腹冷痛,痞滿食滯,噎膈反胃,寒濕吐瀉,痰飲積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 陰虛血少,津液不足,無寒濕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凡瘧不由於瘴氣;心痛胃脘
2017-03-12 7 -
華鳳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消腫拔膿。 注意 孕婦慎服。 附方 ①治肺結核:華鳳仙鮮草一至二兩。同瘦豬肉或豬骨燉服。 ②治蛇頭指瘡,癰瘡腫毒:華風仙鮮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 《*辭典》
2017-03-12 13 -
過山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痛風;腎炎;膽囊炎;白血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5g。 注意 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腎炎、膽囊炎、高血壓病。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6 -
椿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澀腸;止血;止帶;殺蟲。主泄瀉;痢疾;腸風便血;崩漏;帶下;蛔蟲病;絲蟲病;瘡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塗;或研末調敷。 注意 瀉痢初起及脾胃虛寒者慎服。《本草經疏
2017-03-12 9 -
羖羊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鎮驚;明目;解毒。主風熱頭痛;溫病發熱神昏;煩悶;吐血;小兒驚癇;驚悸;青盲內障;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燒灰研末調敷。 注意 《本草經集注》:冤絲子為使。 附方 ①治小兒
2017-03-12 9 -
獨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主牙齦腫痛,腎虛陰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或浸酒。 附方 ①治牙齦腫痛:獨椒、土細辛、骨碎補、白芷、土知毋、蛇參、地骨皮。水煎服。 ②治腎虛縮陰:獨椒、硫黃、吳萸、官桂、小茴香、菟絲子。水煎
2017-03-12 11 -
蟲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治小便不利,腹水腫脹。 附方 治腹水腫脹:蟲筍三錢,金葫蘆三錢(去蒂)。水煎,早晚二次。空腹溫服。 臨床應用 ①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取蟲筍、葫蘆各3錢,每日3次煎服,20劑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忌鹽,酌情給予維生素B及
2017-03-12 8 -
大膜蓋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主跌打損傷;腰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苦,性溫。有活血散瘀的功能。用於腰膝酸痛,跌打損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4 -
荔枝酒的功效與作用
1、滋補作用:荔枝酒是具有多種營養成分的高級飲料。適度的飲用能直接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張度,並對神經中樞起到舒適歡快和興奮的作用。而荔枝酒含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對維持和調節人體的機能起到滋補的作用,是不可缺少
2017-03-12 10 -
荔枝外殼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殼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殼出自《本草蒙筌》。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性味苦,寒。入心經。藥材為乾燥的外果皮,呈不規則的開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數小瘤狀突起,內面光滑,深棕色。薄革質而脆。荔枝殼具有理氣、止痛、生津、益血、治煩渴、收澀作
2017-03-12 12 -
番木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胃痛,痢疾,二便不暢,風痹,爛腳。 ①《綱目》:主心痛,煎汁洗風痹。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氣,散滯血,療心痛,解熱鬱。 ③《嶺南采藥錄》:果實汁液,用於驅蟲劑及防腐劑。 ④《現代實用中藥》:未熟果液,治胃消化不良,並為
2017-03-12 9 -
豆包菌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血;解毒消腫。主胃及食管出血,外傷出血,凍瘡流水,流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消腫、止血的功能。用於消化道出血、凍瘡流水、外傷出血等證。 摘錄
2017-03-12 30 -
刺瓜米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驅風。治風濕性關節炎,小便赤。 附方 ①治風濕關節炎:刺瓜米草一兩。煨水服。 ②治發燒小便赤:刺瓜米草二錢,閻王刺根一錢半。煨水服。 摘錄 《*辭典》
2017-03-12 8 -
多頭苦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主咽痛;目赤腫痛;闌尾炎;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4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喉痛、腹痛、風疹、闌尾炎。外用於無名腫毒、乳癰。 摘錄 《
2017-03-12 8 -
葒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除濕通絡;生肌斂瘡。主痢疾;腸炎;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蕁麻疹;瘡癰腫痛或久潰不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花苜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退燒,消炎,止血。內服治肺熱咳嗽,赤痢。外用消炎,止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外用:熬膏塗。 摘錄 《*辭典》
2017-03-12 10 -
大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小便不通;水腫;無名腫毒;皮膚皰疹;濕疹;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8 -
狗頭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久痢,崩中帶下,頭風目眩,創仿出血,瘺瘡。 ①《別錄》:療金瘡止血。下頷骨,主小兒諸癇。 ②《藥性論》:治久痢、勞痢。 ③《唐本草》:下頷骨,主諸瘺,燒灰,酒服。 ④《日華子本草》:燒灰用,亦壯陽,止瘧。 ⑤《醫學入門》:補
2017-03-12 20 -
大葉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利水。主癭瘤結核;疝瘕;水腫;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論海帶與海藻、昆布功用之異同:倪朱謨:海帶,去癭行水,下氣化痰,功同海藻、昆布;婦人方中用此催生有驗,稍有異耳
2017-03-12 17